黄时雨的兴趣爱好很广泛,大多源自于小学时期妈妈给报的兴趣班。不管自己内心是否真的喜欢,黄时雨都坚持学了下来,虽然不敢说精通,但好歹也算一门特长。
也许在外人看来,黄时雨多才多艺,似乎能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,但对于黄时雨本人来说,她还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,想学什么。
截至目前,黄时雨的人生都是按部就班在进行的,读完小学读初中,读完初中读高中,几乎没有经历任何主动选择的机会。
前两天听到吴笙笙明确表示自己想学人工智能,黄时雨也感觉是时候考虑一下关于大学专业的规划了。
“是这样,我本科就是学金融的,是因为我本身数学很好,跟数字打交道很擅长,同时,我还在高中时看过一点点大学的金融教材,虽然看不大懂,但是至少能感觉到我对这个感兴趣,是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的,所以最后就选择了这个专业。”
“你呢,你有没有什么大体感兴趣的方向?”
感兴趣的方向?
黄时雨仔细回想了一下。
自己似乎很擅长跟别人打交道,不管跟谁都能很快玩到一起,同时也很喜欢观察别人,了解别人的想法和追求,特别是当某些情况跟自己原本理解的不一样的时候,黄时雨就特别愿意深入思考,并会在心里反复问自己,为什么会这样,为什么会有不同。
黄时雨把这些情况如实告诉了李斯巧。
大概隔了接近十分钟,对面才发来新消息——
“我觉得,你可能会愿意学人文社科方向的专业,比如政治学、哲学、社会学、语言学之类的,因为你愿意思考,而且对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有所好奇,所以应该会很适合。”
人文社科类专业,黄时雨用浏览器搜索了一下。
果然,跳出来一个详细介绍页面。
里面说人文社科类专业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称,细分方向涵盖语言、法律、教育、新闻传播等领域,主要聚焦于社会运行规律。
“哦好的,谢谢学姐,那我再多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。”
回完微信,黄时雨又继续搜索,大致了解了各个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,把其中重要的部分抄到了一张A4纸上,然后叠好放在了抽屉里。
人文社科……
黄时雨翻了个身,把脸埋在枕头里,又猛地仰起来。她盯着天花板看了很久,直到怀里的小熊玩偶不小心掉下床,才突然从这场思考中抽离出来,趴到床边伸手去捡。
原来了解到自己未来的方向,会让人既兴奋又害怕,窗外的月光悄无声息漏进来,好像给夜晚编织了一场梦。
人的行为……
社会的运行规则……
是有人制定了高中生谈恋爱算早恋的规则吗?
是有人给有些父母灌输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吗?
又是有人让人们习惯于把学习成绩当成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吗?
黄时雨没学过任何理论,只是按照手机上搜到的内容,把这些“常识”在脑海里浅浅过了一遍。
所有这些让现在的黄时雨想不明白的问题,也许就是社会潜在的运行规则,它们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,把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当作提线木偶一样摆弄,但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,这些外在因素就在日复一日的运作中被内化为自身思想,从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。
这个暑假,我也来找一本社会学方向的书读一读吧,黄时雨在心里暗下决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