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人休息时,她在实训场一遍遍练习高空接线;寒暑假,她主动申请去凉山、怒江做志愿电工。
他忽然觉得胸口一热。
“杨柳,”
他轻声说,“你知道‘烛影’最初的名字是什么吗?”
她摇头。
“叫‘萤火组’。”
他说,“八个人,七把手电筒,一辆破三轮车,夜里走村串寨修线路。
那时候没经费,没设备,甚至连正式编制都没有。
但我们有个信念??哪怕只能照亮一户人家,也算往前走了一步。”
他指了指窗外,“你看,现在那一片灯海,最早就是从那样一点微光开始的。”
杨柳的眼眶红了。
“所以,别怕用我的名字。”
林建国重新戴上眼镜,提笔在报告末尾签下“同意量产建议”
,并附注:“推荐纳入国家应急能源储备目录”
。
“你做得很好,”
他说,“而且,你会做得更好。”
杨柳深深鞠了一躬,抱着资料退出房间。
门关上的那一刻,林建国靠回椅背,长长吐出一口气。
手机震动。
是央措的消息:“老师,塔县最后两个点位已完成并网调试。
孩子们今晚第一次看上了动画片,笑得像个疯子。
我把视频传上去了,您一定要看。”
他点开链接。
画面晃动,显然是用手机拍摄的。
一间简陋教室里,投影仪投出《大闹天宫》的画面,十几个孩子挤在一起,眼睛瞪得滚圆,嘴里哇哇叫着。
有个小男孩突然跳起来喊:“孙悟空!
你终于来了!”
惹得全场大笑。
镜头转向央措,她笑着流泪:“他们说,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‘看电影’。”
林建国闭上眼,嘴角扬起。
这一刻,所有的疲惫都被洗去。
他又打开“千灯智库”
的投稿页面,发现又有新提交??署名“若尔盖草原牧民合作社?格桑旺堆”
,标题是《用羊毛毡包裹电缆接头防冻试验报告》。
他点进去,看到一张照片:一根裸露在外的电缆接口被厚厚一圈白色毡布缠绕,外面再套上防水胶管,旁边插着温度计,显示室外零下二十九度,内部维持在零上四度。
附言写道:“以前冬天总跳闸,牛棚里的小牛冻死好几头。
今年用了这个法子,三天了,没断过一次电。
希望别的村子也能试试。”
林建国当即批注:“列为‘本土智慧库’A类案例,奖励五百元技术推广基金,并安排技术人员协助标准化生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