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督府的直房内。
韩复将清单仔细看了几遍之后,这才放在了桌子上,惊讶道:“这么多银子?”
在他的书案对面,还摆放了一排圈椅,坐在靠中间位置的冯山,微微欠身低声说道:“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,还有一些目前散落在城中各处,尚未来得及运过来清点。已经运来的这些,都是属下和石道长、丁总管、王王参
随、小赵公子,还有叶干总几人,共同清点出来的。”
“好。”韩复点了点头,又看向了那页清单。
襄京城到底是大顺建政的地方啊,大户就是多,光是从路应标和牛?府上清点出来的各色银子就超过了八万多两,其他零散大户家中被路应标抢走,然后被战兵局接收的银子,又有三万多两。
这就已经超过了十万两。
另外被白云寨带走的杨彦昌的银子还有五万多两,再加上北城其他大户家中的银子,韩复估计这次襄京之乱,自己能有超过二十万两的收成。
这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自己当初最乐观的预期。
拜香教张文焕那伙人,在荆襄一带烧香聚众那么多年,信徒遍布周边十几个州县,藏在张家店玄真观圣库里的银子,也就三万多两,不论是敛财的速度还是规模,比杨彦昌和牛?这些老资格的反贼都差得远了。
看来这年头,当邪教头子还是不如造反赚钱啊。
现在兵马司普通步卒,月饷是一两,日给米两升,还要保证能够吃肉,有丰富的副食,加上被服等消耗,实际单兵使用成本在二两多一个月。
这还不算武器、营房等硬性支出。
像是火铳手,除了月饷和口粮之外,每人配装一支鸟铳造价近十两,每月训练十次,消耗的火药、铅弹和铳管维护的费用,就要有一两多的银子。
马兵则更贵,一个马兵的花费能够轻松抵得上好几个步卒的花费。
韩复记得明末一个三千人的正兵营,年开支在七八万两以上。
崇祯十六年的时候,孙传庭奏议编练秦兵1。2万,户部拨款三十万两,虽然实际到账只有一半,但也可以看得出来,正常情况下,平摊到每个士卒头上的单兵使用成本,在二十多两以上。
韩复现在手上有了二十多万两银子,至少能够养六七千的营兵,条件放宽的话,一万也能养。
明末营兵开支过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,大部分营兵都是有家室的,老婆孩子全家人都指望当兵的吃饭,开支自然大了,并且对粟米的需求更高。
而粮食的征派、运输和发放,又会造成极大的消耗、浪费和贪污。
韩复这里普通士卒暂时不准结婚,吃饭都是在营中解决,能够少养好多人,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。
襄阳这个地方,虽然是四战之地,但往好处想就是,周围全都是刷怪点,都是经验包,新的营头组建以后,不愁没地方刷经验。
并且,襄阳周边简单难度的有土匪、乡兵、地主武装,难度高一点的有北边大顺的叛军、西边的高斗枢,难度再高一点还有南边的左良玉等部。
可以说各种口味的经验包凡所应有,无所不有,品类繁多,任君选择。
难度曲线对于韩复这样的新玩家来说非常的友好。
一年的时间里,结合装备的革新,战术的革新,然后在不停剿匪刷经验包的情况下,保底练出六七千的精兵,韩复感觉问题应该是不太大的。
至于说一年以后李自成转战到湖北,并且把阿济格也给引过来后怎么办,韩复暂时还没有那个力量去改变如此天下大势,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。
能打就打,打不?就撤。
有位伟人早就教导过我们,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;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。
这年头,只要手里有兵,那比什么都强。
想了一阵之后,韩复从印有繁复花纹的银制卷烟盒内,抓了一把金顶,给众人一人发了一支。
大家当即吞云吐雾起来,坐在正中间的韩复,就如同是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般,周围都是仙气缭绕。
“银子之事,除这间屋子之人外,出去不许对任何人提起,否则军法处置。”韩复先宣布了这一条纪律。
众人答应下来以后,冯山低声问道:“大人,那些搬运木箱的俘虏,应当有不少人都猜到了木箱中装的不是人头,这些人如何处置,还请大人示下。”
人头和银锭,不论是体积还是密度差别都挺大的,那些俘虏就算嘴上不说,心里面应该也能猜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