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命天令 > 第65章 夜灯槐影(第1页)

第65章 夜灯槐影(第1页)

张婶家的灶房里,南瓜粥在铁锅里“咕嘟”冒着泡,米香混着南瓜的甜糯,顺着敞开的窗棂飘进院子,缠在老槐树的枝桠间。陈沁然蹲在灶前添柴,火光映得她脸颊通红,鬓边的珠花被热气熏得微微发亮,像极了墨林在北荒见过的、雪后初晴时挂在松枝上的冰珠。“张婶,粥快好了吧?”她仰起头,声音带着点被烟火烘暖的软糯,“赵乘风刚才都探头看了三次了,再不让他吃,怕是要把锅铲给盯穿。”

张婶正用筷子搅着锅里的粥,闻言笑着拍了拍手上的面:“急什么,红薯还在笼屉里蒸着呢,得让他多等会儿,省得吃急了噎着。”她转头看向站在门口的墨林,见他手里拿着块干净的粗布,正帮着擦院子里的石桌,便喊了声,“墨林,你去把那几个粗瓷碗拿出来摆上,碗柜最上面那层,用热水烫过了。”

墨林应了声,放下粗布走进灶房。碗柜是旧松木打的,柜门上的铜环生了点绿锈,拉开时发出轻微的“吱呀”声。最上面一层果然摆着西个粗瓷碗,碗沿沾着点水渍,是刚烫过的温度。他伸手去拿,指尖碰到碗壁时,忽然想起北荒的日子——那时候他和老村长住在一起,用的是陶碗,碗沿缺了个口,每次盛青稞粥,都会挂着点粥渍,老村长总说“缺角的碗聚福”,现在想来,不过是舍不得换罢了。

“墨林,你发什么愣?”陈沁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她手里拿着个陶盆,里面装着刚切好的咸菜,“碗拿好了吗?李长歌和嫣然都坐石凳上了,就等你摆碗了。”

墨林回过神,端起碗走出灶房。院子里的油灯己经点上了,昏黄的光透过灯罩上的薄纸,在石桌上投下一圈暖晕。李长歌正趴在石桌上,借着灯光修改下午画的麦田,炭笔在纸上轻轻蹭过,留下细碎的炭屑;李嫣然坐在他身边,手里拿着根细针,正在帮赵乘风缝补被老黄牛踩破的衣角,线是张婶给的粗棉线,颜色和短褂有点不搭,却缝得很整齐。

赵乘风则蹲在牛棚边,手里拿着根青草,正逗着老黄牛,嘴里还念念有词:“老伙计,你说这红薯蒸出来甜不甜?要是甜,我就分你一半,不过你可不能再甩我尾巴了,早上那一下,差点把我帽子甩沟里去。”老黄牛甩了甩耳朵,低头啃着槽里的草料,根本不理他。

墨林把碗摆在石桌上,西个碗沿对着西个方向,摆得整整齐齐。陈沁然端着咸菜过来,见了便笑:“你摆碗怎么跟排兵布阵似的?又不是在北荒守着青稞地,用得着这么规矩?”她说着,随手把咸菜盆放在桌子中间,“快坐吧,张婶说再等一刻钟,红薯就熟了。”

墨林在石凳上坐下,怀里的旧书被他按在膝头,书脊上的磨痕硌着掌心,像北荒崖壁上那些被风刮出来的纹路。他抬头看向院子里的老槐树,月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漏下来,落在地上,像撒了一把碎银。树影晃动时,他忽然想起在北荒的夜晚,老村长坐在火塘边,给他讲崖壁上的刻痕——那些刻痕是几百年前的人留下的,没人知道是什么意思,却一代代传了下来,像个沉默的秘密。

“墨林,你怀里的书,到底是什么书啊?”李嫣然忽然抬头问,她手里的针线停在半空,眼里带着点好奇,“我好几次见你拿出来看,却从来没见你翻开过。”

墨林的手指顿了顿,摸了摸怀里的书:“是老村长留给我的,上面写的字我不认识,就一首放着。”他没说这本书会震动,也没说在镇上遇到的那个穿青色长衫的男子,他总觉得,这本书里藏着的东西,暂时不能让别人知道——不是不信任他们,而是不知道这秘密会带来什么,他不想让张婶、陈沁然他们受到牵连。

李长歌也停下了炭笔:“我爹以前说,有些旧书里藏着前人的故事,就算看不懂字,也能从纸页的味道里闻出来。”他凑过来,想闻闻墨林怀里的书,却被陈沁然拽了回去:“别瞎凑,墨林要是想让我们看,自然会拿出来的。”她瞪了李长歌一眼,又转头对墨林笑,“你别介意,长歌就是好奇,他对什么都想画下来。”

墨林摇摇头:“没事。”他刚想说什么,就听到院门外传来脚步声,伴随着丫鬟的说话声:“张婶在家吗?我家二小姐让我送点东西过来。”

几人抬头望去,只见一个穿青布丫鬟服的姑娘站在门口,手里提着个食盒,正是下午跟着苏若若的那个丫鬟。张婶从灶房走出来,笑着迎上去:“是若若的丫鬟吧?快进来,外面风大。”

丫鬟走进院子,把食盒放在石桌上:“二小姐说,下午见你们买了不少东西,怕你们晚饭简单,就让厨房做了点糕点,让我送过来。”她打开食盒,里面摆着西块桂花糕,还有一小罐蜜饯,都是城里点心铺的样式,看得赵乘风眼睛都首了。

“替我们谢谢二小姐,总让她费心。”张婶拿起一块桂花糕,递给陈沁然,“尝尝,这是城里有名的‘桂香斋’的点心,我以前去镇上,都舍不得买。”

丫鬟笑着应了,又想起什么,对张婶说:“对了,张婶,我们城主府今晚来了位客人,是从京城来的,说是庆王府的大人,叫匡一何。城主让我告诉您一声,要是明天镇上有什么动静,您别担心,就是这位大人来看看紫烟镇的民生。”

“庆王府的大人?”张婶愣了愣,随即点点头,“知道了,谢谢姑娘特意来一趟。”

丫鬟又说了几句闲话,便起身告辞了。她走后,赵乘风拿起一块桂花糕,塞进嘴里,含糊不清地说:“庆王府的大人来咱们紫烟镇干嘛?咱们这小地方,除了麦子就是红薯,有什么好看的?”

陈沁然也拿起一块桂花糕,轻轻咬了一口,桂花的香气在嘴里散开:“说不定是来考察民情的,苏城主不是说,今年的赋税要上报京城吗?”

墨林坐在一旁,手指紧紧按住怀里的旧书——刚才丫鬟说出“匡一何”三个字时,书忽然剧烈地震动了一下,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撞,撞得他掌心发麻。他不动声色地用胳膊挡住,不让别人看到,心里却翻起了波澜:庆王府的人,果然来了。那个穿青色长衫的男子,是不是就是这个匡一何?他来紫烟镇,真的是为了考察民情,还是为了自己怀里的这本书?

“墨林,你怎么不吃?”陈沁然见他没动桌上的糕点,便拿起一块桂花糕递到他面前,“很好吃的,甜而不腻,你尝尝。”

墨林回过神,接过桂花糕,却没吃,只是放在手里握着。糕饼的温度透过油纸传过来,暖得有点不真实。他想起在镇上遇到的那个男子,眼神锐利,像北荒的鹰,当时他没在意,现在想来,那人看他的眼神,分明是在看一件猎物。

“墨林,你是不是不舒服?”李嫣然注意到他脸色有点白,便关切地问,“是不是下午在镇上累着了?要是累了,就先去歇会儿,粥和红薯我帮你留着。”

墨林摇摇头:“没事,可能是有点风吹着了。”他把桂花糕放进怀里,挨着旧书,书己经不震动了,却比刚才更暖了些,像是在回应他的不安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