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多少?”
二凤被李耀的一连串数字给干懵逼了。
长孙皇后听到这些数字,也感到有些口干舌燥。
唐朝一斤是后世的600克。
李耀给出一个确定的数字:“大哥,土豆后世亩产可达三千斤,在大唐种植,亩产一半不成问题!”
“二郎,一半就是亩产一千五百斤!”
长孙皇后的手都捏紧了,这是给激动的。
“三千斤,一千五百斤,哪怕只有七百斤,对我大唐而言,也是高产了!”二凤喃喃自语,激动得都要开始打摆子了。
大唐北方,以栗、麦为主,亩产不过百来斤,高产也不过二百来斤。
南方水稻亩产高些,在二三百斤左右,土地最为肥沃的太湖区域,亩产能达到五百斤。
这土豆亩产,三千斤不敢想,一千五百斤是奢求,能达到七百斤以上,二凤就得祭拜天地了。
李耀抓住二凤的手臂,笑着道:“大哥别激动,科学种植,亩产一千五百斤肯定没问题,而且土豆种植不挑地,旱地可种,山地可种,沙地也可种!”
“二弟,俺需要土豆种子,越多越好!”
说这话的时候,二凤的眼眶都开始红了。
一千五百斤的亩产,大唐的百姓就能吃饱肚子了。
这对立志要当一个完美的千古一帝的二凤,实在是太重要了。
“大哥,现在己经过了土豆的种植时间,不着急,今后我多弄土豆种子过来,累积起来,咱们明年再种!”
长孙皇后也劝道:“二郎,咱们不急于一时,二弟一时半会也弄不来太多土豆种子!”
一辆二八大杠,的确带不了多少土豆种子,罢了,先日积月累,明年再种。
按捺下对种植土豆的执念,二凤想到黄豆豆,问道:“二弟,你之前抛入河里的黄豆豆是何物,此物亩产如何?”
“黄豆豆?”
“抛入河里?”
李耀想到了打窝的玉米,之前张士贵有说过,笑道:“大哥,那是玉米,玉米亩产比土豆低,后世亩产在千斤左右,有些地方土地贫瘠气候不佳,亩产也只有三五百斤。
玉米的好处在于容易储存,可以像麦子那般磨粉当面食。”
“三五百斤的亩产,那也是极好的!”二凤又问道:“二弟,现在不会也不适合种玉米了吧?”
“现在可以种!”
现在农历五月初,阳历在六月。
种植不了土豆,种玉米还是没问题的。
“二弟,俺要玉米种子,越多越好!对了,还需要玉米的种植技术!”二凤又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玉米种遍大唐。
“没问题,明后天我专门送玉米种子!”
“二弟,谢了!”
“大哥,咱们兄弟,不必客气!”
“好!”
兄弟二人,愈发交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