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眼熟?难不成你还见过啊。”
“说不定我还真见过。”
李宝先一说完,在场人闻言一愣。
他又打量了几秒,说道:“等会啊,你等会我。”
说完,他就一路小跑地离开了。
没一会,李宝先就气喘吁吁地回来了,他手里还拿着一个笔记本。
他把那个笔记本往桌子上一放,说道:“你们看看,是不是这个?”
众人闻言,围了上去,翻开着李宝先的那个笔记本。
众人越翻越不对,很快就大惊失色起来。
“这你从哪来的?”
“是这个吗?”
“对啊,就是这个管子的制作工艺资料啊,你从哪里搞到的?”
“哈,还真是啊,我就说看着像。”
“小李啊,你立大功了。”
“嘿嘿,这都是厂长的功劳。”
这本笔记其实就是他在苏联时天天去他师傅家抄写的那本书。
李宝先不禁感叹,厂长当年对他们的嘱咐真是太有远见了。
有了李宝先提供的资料,这款电子管的制造工艺很快就迎刃而解了。
电子管厂在八大管型上的突破,除了自身的艰苦奋斗和国内各个单位的支持以外,其实从国外也获得了一些帮助。
一天晚上,一群技术人员正在车间开会讨论关于其中一只管型的制造问题。这个管型有几处关键技术迟迟没有进展。
时间已经过了凌晨,仲夏的高温散去了一些。
这群技术人员围在桌子上的图纸前不停地讨论,额头和身上不停地渗出汗珠,衣服已经被汗水打透,有人索性卷起裤腿。还有人打量了一下四周,发现没有女同志,干脆直接脱掉了上衣。
“吃西瓜啦。”一个人端着一盘已经切好的西瓜走了进来:“这是厂长让食堂特意给咱们留的,大家快来尝尝。”
并没有人理睬他,所有人依旧围在桌子前紧张地讨论。
“这个数值还是不对,不可能这么高啊。”
“会不会是材料的问题?”
“材料我们验证过了,应该是没问题的。”
“要不换一种试试看?”
“我觉得不会,我感觉应该是设计的问题,你看我们这里的设计”
此时,一个胖头胖脑的外国老头正站在远处打量着这群年轻人
这个外国老头不是别人,就是苏联的大发射管专家瓦西里耶夫。
当时苏联的专家还没有被撤走。
最近电子管厂凌晨的灯火通明,瓦西里耶夫都看在眼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