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番也只知道姑母回宫十余日,王上迟迟不来请安,宫中有传流言只道养母自然不如生母,便叫姑母心头有了几分怨言。私下叫人递了话给那明义侯,未曾想明义侯这一去,今日王上竟就要过来肃宁宫给姑母请安了。
昭景太后娥眉微挑,眼底划过一丝精光:“当年王上能从晏国平安回来,这位明义侯可是功不可没。”
六年前,此时的萧彧,也就是当年的萧寻被选中去晏国做质子,未到半年便得了死讯。
当时的宁国君儿子众多,又极为宠爱昭景夫人生下的嫡子公子锦,所以对一个不不受重视的庶出之子自然不在乎,死了便也就死了。
可未曾想,半年之后,公子锦竟是外出游玩时失足落下湖泊溺亡。
昭景夫人痛失爱子,整日以泪洗面。
而宁国君悲痛数日后,便开始着重在培养其余庶子。
当时有一梦姬最得宁国君宠爱,而她的儿子公子非也在此时入了宁国君的眼。
所谓嫡子既失,继承人自然得别作他选。
而公子非便在这时首当其冲。
眼看着梦姬母子得势,昭景夫人才从悲伤中逐渐振作过来。
而此时,萧国有名的富商尉之祈竟是带着公子寻重归萧国。
昭景夫人此时无子,便在尉之祈的劝说下,认了公子寻为嫡子,且改名为彧。
宁国君本就宠爱昭景夫人,对她此举自然也没有异议,而萧彧之品性才干也是高出了其他庶子一大截,时日一长,自然理所应当的成了继承人。
萧威王膝下无子,昭景夫人知晓这萧国王位终究是要落在宁国君身上,只是未曾想宁国君会先于萧威王前先崩逝,而萧彧竟是坐着太子之位斩杀了萧威王逼宫夺位。
不过好在结局是好的。
她的太后之位依旧稳稳当当。
而尉子祈许是对萧彧有恩,萧彧继位后,便将其封为了明义侯,同时亦担任着如今萧国的丞相一职。
昭景太后知道萧彧对尉子祈的看中,因而在萧彧迟迟不来肃宁宫后便朝尉子祈递了话。
昔日自然能结盟,那么今日也理应叫萧彧真的将她作为生母尊重。
听完昭景太后的话,楚鸢这才心中了然。
原是有这层恩人关系,王上才这般信任明义侯。
而这厢姑侄俩细言,那厢便听到萧彧过来通传。
待人进殿后,昭景夫人便是换了一张慈爱笑颜。
“彧儿来了,快快坐下。”
萧彧神色淡淡,依礼请安后便坐在了小案另一侧。
“近日政务颇多,儿臣抽不出空过来请安,还望母后不要怪罪。”
昭景太后自然知道这是托词,但还是一副通情达理的模样。
“彧儿哪里的话,母后怎会怪罪你呢,知晓你辛苦,哀家心疼你还来不及呢。”
昭景太后闻言看了一眼一旁的楚鸢后,又对萧彧笑道,“鸢儿知道你最近忙于朝政疲惫辛苦,今日便特意给你炖了补羹,彧儿可要尝尝她这一番心意。”
楚鸢闻言羞涩上前,随即便从一旁宫人手中的托盘上取过汤碗递到了萧彧的面前。
“王上,这参汤用的是辽东山参,慢火煨了三个时辰,最是滋补解乏,还请王上品鉴。”
萧彧掠过一眼,神色并无波澜。
“孤不喜汤羹,无需如此。”
楚鸢递汤的手微微一顿,指尖的暖意仿佛瞬间凉了半截,方才的羞怯还没褪去,面上已然蒙上了一层不易察觉的难堪。
昭景太后见此情景,也是笑意一僵,继而道:“既是鸢儿的心意,你尝一口也无妨。”
萧彧闻言也轻笑:“如此心意更要以母后为先,您若受用,儿臣便无烦忧。”
昭景太后笑意渐收,抬手示意楚鸢将参汤放下后便退下。
待殿中唯剩下他二人时,太后这才缓缓开口。
“后宫不稳,前朝便难安。彧儿登上王位月余,王后之位依旧空悬,朝臣们明里暗里递了多少奏牍,你应当比哀家清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