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,所有人避之不及。
顾从斯听到这里,嘴唇抿起。
他本来想问府学那边,对明年各县县试有没有安排。
听到这,自然明白在方才那些事面前,县试是个不值一提的事。
可他不满的,并非县试不能成。
而是身为朝廷官员,为什么不能为百姓考虑。
不仅知府等人逃走。
甚至无人敢接手,这种时候不迎难而上,之前的圣贤书,不是白读了吗。
苏清余光看到顾从斯的表情。
有心想说,这大概就读书人还未进社会的感觉?
读书学的,跟办差用的。
真的不一样啊。
算了,谁还没有从象牙塔出社会的幻灭呢。
苏清无意指责,反而多了份包容。
外面的情况了解了,也让她愈发要守护如今的南江县。
不能因为外面都在摆烂,他们就得以放松。
比烂这种事,真的没意思。
苏清道:“辛苦罗户房了,你跟那四位差役,好好歇息几日。养足精神后,招两个户房书吏给你打下手。”
罗户房立刻点头。
什么休息啊,他恨不得立刻招人!
当然,他不休息,其他人也要休的。
等罗户房离开,书房只剩苏清跟顾从斯两人。
见顾从斯不说话,苏清难免有点尴尬,干脆继续埋头办公。
过了会,顾从斯道:“我爹对县试十分执着,他肯定要办。”
“苏主事,能不能想个办法劝他。”
说到这,苏清问出心中疑惑:“为何如此上心,不过停办一年而已。”
“想来府衙那边,不会一直没有知府,没有学政。京城也不会允许的。”
顾从斯颇有些艰难,抬眼看了下苏清:“明年应有秋闱。”
应有秋闱?
苏清这才想到,秋闱就是乡试,三年一次。
而顾从斯作为秀才,肯定要参加明年乡试的。
但是,这童试县试都办不成。
恐怕乡试更难。
顾教谕怕的,是乡试推迟,他儿子考不了举人。
作为科举出身,改变命运的顾教谕。
他当年考上秀才,经恩师的关系成为县学夫子,再成为教谕。
便让顾教谕对科举抱有极大的期待。
尤其是他儿子顾从斯,还是个极会读书的。
十六岁的秀才,举人也有望。
倘若乡试推迟,对他的来说,是绝大的打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