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直起身,看向操作台边的监控摄像头。
“这屋里有录像吗?”
“有,但存储周期只有七天。”
“调昨天下午三点到五点的视频给我。”
王明犹豫。“技术员说硬盘最近有问题,部分时段可能丢失数据。”
她冷笑一声。“那就去机房,把硬盘拆下来。”
两人来到监控室。技术人员支吾着打开主机箱,取出一块黑色硬盘递过来。沈知微接过,指尖触到外壳时,发现有一道新鲜划痕。
不是磨损,是人为刮擦。
她没说话,把硬盘交给王明。“送程雪阳那里,让他找人恢复数据。”
回到办公室,她打开电脑,登录企业内网。权限刚开通,页面加载缓慢。她在搜索框输入“止痛药项目”,跳出十几个相关文档。
其中一份名为《工艺优化建议书》的附件引起她的注意。上传时间是两个月前,署名是“技术顾问组”。点开后,内容却只有两页空白表格。
她退回查看上传记录,发现原始文件曾被修改过三次,最后一次是在昨天晚上十一点二十三分,操作IP地址位于市郊某数据中心。
她记下地址,正准备继续追查,桌上的座机响了。
是前台打来的。“沈总,有个快递刚送到,说是您亲自签收。”
她下楼取件。包裹不大,没有寄件人信息,只写着“紧急资料”。她带回办公室拆开,里面是一叠打印纸和一个U盘。
纸上全是手写笔记,字迹潦草,像是匆忙抄录的数据。涉及一种化合物的代谢路径,标注了多个异常节点。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:“不要相信临床前报告,他们在掩盖肝毒性。”
她插入U盘。自动弹出一个加密文件夹。尝试几个密码都不对,直到她输入母亲怀表背面刻的那串数字——“07231996”,文件打开了。
里面是完整的原始实验数据,包括被删除的毒理分析图表。数据显示,该药物在低剂量长期使用下,会导致肝脏酶活性持续升高,严重者可在六周内引发不可逆损伤。
更关键的是,这些数据的采集时间早于对外公布的测试周期近一个月。
她立刻拨通王明的电话。“召集所有研发主管,半小时后开会。另外,通知法务,准备启动内部调查程序。”
挂断后,她站起身走到窗边。楼下停车场有辆银色面包车正在驶离,车牌被泥水遮住大半。
她盯着那辆车开出大门,拐上主路。
回到座位,她打开邮件系统,起草一份致全体高管的通知。写到一半,手机震动。
一条短信跳出来:“你拿到的东西不属于你。”
她盯着那句话,手指慢慢收紧。
窗外阳光斜照进来,落在桌角的U盘上。金属外壳反射出一道细长的光,像刀刃划过纸面。
她拔下U盘,放进抽屉锁好。
然后打开笔记本,新建一个文档,标题命名为“证据链梳理”。第一行写下:“1。康宁环保运输记录;2。监控硬盘数据恢复进度;3。市郊数据中心访问日志。”
敲完最后一个字,她听见门外有脚步声靠近。
门被轻轻敲了两下。
“沈总,”是王明的声音,“刚才技术部说,那块硬盘……读不出来。芯片被人动过手脚,物理损坏。”
她站起身,走向门口。
手握住门把时,心跳又加快了一拍。
耳边再次响起那个雨夜的低语:“……只要她还认得那块表,就会来找我。”
三秒即逝。
她睁开眼,转动门把手。
王明站在外面,手里拿着一张照片。他的脸有些发白。
“这是今天早上巡检的同事在后院拍到的。”他把照片递过来。
画面里是垃圾焚烧炉的排烟口。一根金属管连接着监测仪,但接头处明显松动,有一截导管被剪断,裸露在外。
而就在断裂口下方的地面上,散落着几片白色的药片残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