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商界女王的复仇之路 > 第62章 舆论场的暗箭(第1页)

第62章 舆论场的暗箭(第1页)

雨水顺着车窗边缘滑落,在玻璃上拉出一道道模糊的痕迹。沈知微把车停在公寓楼下的地下车库,引擎熄灭后,她没有立刻解开安全带。副驾上的许清和正低头翻看刚整理好的视频片段,手指快速滑动着平板屏幕。

“这段够清楚,批号、包装线、操作流程全在里面。”许清和声音压得很低,“只要放出三分钟,就能让李兆丰的药厂彻底翻车。”

沈知微点头,从外套内袋取出U盘,指尖碰到金属外壳时顿了一下。她将U盘插入笔记本接口,调出后台程序,开始上传加密文件。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即时新闻推送。

【突发:#茂康QH-3致多人器官衰竭#登顶热搜,已有二十一名患者送医抢救】

她目光一沉,迅速点开链接。微博话题页里充斥着哭诉帖、医院走廊视频和模糊的病历截图。一个自称“受害者家属”的账号发布长文,称亲人服用QH-3缓释片两周后突发肝肾功能衰竭,检测报告显示药物成分异常。评论区迅速被类似经历的留言淹没。

“不对劲。”沈知微盯着屏幕,“发病人数太集中,症状描述几乎一致,连用词都像模板。”

许清和凑近看:“有人在带节奏。”

“不是普通水军。”沈知微打开程雪阳开发的舆情分析系统,输入关键词,界面立即生成一张传播网络图。最初的七条原创帖发布时间间隔精确到秒,转发路径呈现高度对称结构,每一轮扩散都有固定话术嵌入。

“专业团队操盘。”她低声说,“手法很熟。”

她调取账号注册信息,发现这些账号注册时间集中在三个月前,实名认证资料齐全,绑定手机号均为虚拟运营商号段。登录设备型号统一,操作系统版本一致,明显经过批量配置。

更关键的是IP溯源结果——所有初始发帖均来自同一局域网,物理位置锁定在城东半山别墅区,坐标指向陈茂宇名下的私人会所。

“是他。”许清和冷笑,“上次股价暴跌后一直没动静,原来在这儿等着。”

沈知微没说话,手指轻轻摩挲着胸前的珍珠母贝胸针。她闭上眼,呼吸放缓,心跳逐渐加快。三年前的画面悄然浮现:新闻发布会现场,闪光灯刺眼,记者高声质问她是否故意隐瞒基金风险。台下坐着几位财经媒体主编,其中一人悄悄收起手机,袖口露出半截檀香木手杖。

那是任远舟的习惯动作。

记忆继续回溯。她在办公室接到某门户网站主编电话,对方语气犹豫:“沈总,我们收到了一份‘内部举报材料’,涉及您管理的基金与海外空壳公司的关联交易……稿子已经排版,明天上线。”

她当时追问来源,对方只说:“材料很全,还有录音。”

现在想来,那份所谓的“举报材料”,正是通过陈茂宇控制的媒体渠道首发,随后被数十家平台转载,形成舆论海啸。而今天这场风波,结构如出一辙——先制造恐慌性案例,再用“受害者叙事”裹挟公众情绪,最后逼监管介入。

只是这一次,目标不再是她的名誉,而是整个QH-3事件的真相走向。

她睁开眼,手指敲击键盘,调出三年前任远舟操控舆论时的技术参数模型。对比当前数据流峰值、话题发酵速度、跨平台同步率,匹配度高达百分之八十九。

“他们在复制同一套攻击模式。”她说,“但这次漏了一个细节。”

“什么?”

“真正的医疗事故爆发,会有医院官方通报、卫健委介入、疾控中心采样。可到现在为止,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发声。”沈知微调出本市三甲医院急诊科近十二小时接诊记录,“没有相关病症集中入院的数据。”

许清和立刻反应过来:“也就是说,所谓‘二十一名患者’根本不存在?”

“或者,是伪造的病例拼凑出来的虚假热点。”

手机震动,程雪阳的加密通话请求接入。沈知微按下接听键,他的声音清晰传来:“我看了数据流,这不是自发传播,是预设脚本驱动的认知战。他们用了‘情感共振算法’,自动识别并放大最具煽动性的内容变体。”

“能反向追踪指令服务器吗?”

“可以尝试。但我建议你先做一件事——放一段真实视频进去。”

“什么意思?”

“他们靠制造混乱赢。你要反过来,用确定性打破不确定性。放出你在地下工场拍到的画面,哪怕只有十秒钟。真实影像自带信噪比优势,一旦进入传播链,会自然稀释虚假信息的权重。”

沈知微沉默片刻,看向许清和:“准备剪辑。”

“现在就发?”

“不。”她摇头,“等我确认一件事。”

她重新打开舆情系统的地理热力图,将时间轴拉回到两小时前。那些最初发帖的IP地址,在发布内容后并未下线,反而持续刷新页面,模拟真实用户行为。这种维持在线状态的操作,通常是为了防止账号被系统判定为机器人。

但她注意到,其中有三个IP在凌晨一点十七分短暂断开连接,持续时间约四分钟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