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固发回春膏的药效,就如同《泰晤士报》的名誉一般可靠,它们非常相称,”爱丽丝诧异他的激动,看着他尚算正常的头发,“但您似乎不需要。”
“我需要呀,小姐。”刚刚看着还一副从容模样的中年男士,兴奋地一把揭掉脑袋上整片褐色头发,露出几乎是光头的头顶,“我这是假发,平时不追时髦,没有敷白色粉末在假发上,您看不出来而已。”
“您不知道,做报社主编有多么容易掉头发!”说起头发,他顿时话多起来,“那些上流社会人士,您以为他们不戴假发吗?也就日常生活中少戴,让脑袋透透气而已,稍微需要脱帽多一些的重要场合,那是一定会戴的。”
这天,两人就固发回春膏聊了很多,回去后爱丽丝叫人给主编送了一瓶试用。
很快,印着《全英国人头发或遇大救星!固发回春膏,东方养发秘方疗效几何》报道的《泰晤士报》,就在大街小巷雪片般四散。随着报童叫卖声,“东方爱丽丝”药店推出治脱发新品消息长脚似的传遍全伦敦。
报道先关注一番全英国秃头人数,言明脱发是多少英国人一辈子的痛。年纪轻轻还是淑女俊男,人到中年,甚至只能维持到结婚,就秃了。从此,在外戴假发、戴帽子,遮遮掩掩,回家还要被另一半眼神嫌弃,谁的头发掉得快脱得光,谁就站在婚姻鄙视链底端。
报道接着进入正题,大书制作者爱丽丝宣称的药效,探讨达成拯救英国人脱发目标的可能性。最后还提及曾经发生的赛马会醒神膏事件,认为可以先给予这款药膏充分信任。这也许是英国人赶走秃头烦恼,迎来新时代的开始。
各家报社彼此关注着,《泰晤士报》一发,其他报纸立即得知此事,嗅到其中价值,纷纷跟风报道。
《晚邮报》:《新药膏能否拯救痛苦的英国人?是神之恩赐,还是一场骗局》。
随后,《纪事晨报》《伦敦公报》《每日新闻》等报纸都刊发了诸如《旷世奇药?号称能令头发再生的东方药膏究竟是什么》《固发回春膏,“东方爱丽丝”药店二救英国人》《爱丽丝贝内特小姐再出手,全英秃头先生女士们有救了!》之类的采访报道。
这次的旋风远比上次更猛烈更持久,连《绅士杂志》等好几家周报、双周报也刊登了报道关注这件事。
还有一些小报,为了吸引眼球,找刁钻角度报道药膏制作者爱丽丝和她周围关系网的头发情况。报纸写道,爱丽丝小姐本人有一头浓密黑发,外界所知她在伦敦的亲戚和朋友们好像也都没有明显脱发迹象,难道这位小姐连交友都有着严格的头发浓密程度标准?
报纸严谨地表示,这些几乎都是年轻人。为了进一步验证爱丽丝小姐关系网头发情况,通讯员专程跑到朗伯恩想要采访她的父母,结果没见到据说深居简出的贝内特先生,他拒绝接受采访。暂时不知道她的父亲是否脱发,是否已经用上固发回春膏。
通讯员只见到了贝特内太太。那位太太滔滔不绝夸赞一番自己女儿爱丽丝是多么优秀,又夸都是自己教导有方,然后夸她所有女儿都很出色,并公开为尚未出嫁的五个女儿征婚,她希望都是有贵族身份且财产不低于大女婿年金5000英镑的优秀男士。如果长得好看,那是加分项。报纸原封不动把贝内特太太要求刊登出来,末了点评道“这位太太高声说了一下午,依然中气十足,丝毫看不出有过头疾,由此可知至少醒神膏药效不错,我们可以对新药膏多一些期待”。
如果说之前那些报纸用较高评价表达了对爱丽丝出品新药膏的信任,但还算用词严谨,那么出刊时间更灵活的《每日广告报》就极尽溢美之词,报道中仿佛已经看到药膏解决了脱发这一困扰英国人数百年的问题,畅想起伦敦及各郡满街都是浓密头发的美好场面。
伦敦,梅菲尔区,排屋餐桌上,男主人摊开仆人送来的报纸仔细阅读起来。看着看着,他不由自主摸了摸自己日渐稀疏的头顶,喃喃:“再试最后一次,这次一定是真的最后一次。”
用过早餐,仆人递来细心打理过的敷粉假发,男人自然戴上假发,又把黑色礼帽戴在头上,准备出门赴宴。
圣詹姆斯区,一幢独栋别墅里,女主人正招待交好家族的太太小姐小聚。席间,一位小姐看到自己腰间悬挂的特制玻璃瓶,提起刚从报纸上看到的消息:“那家卖醒神膏的东方爱丽丝药店,出了新的东方药膏,据说对治疗脱发有奇效。”
“一位年轻小姐,做点类似嗅盐的药膏也说得过去。但要说,她连脱发这种皇家医生都无法治愈的毛病都能治,那我可不信。”一位太太悠闲品着茶,发表看法。整个英国那么多医生,苦心研究治脱发医疗手段多少年、多少代,也没见谁真正做出点有用的药,该脱发的不还是脱。她心里清楚,满伦敦都是秃头,幸好自己头发还过得去,她很是得意。
“我倒是想试试。”另一位太太故作无奈叹口气,“家里那位正需要。刚求婚那会儿,算是个美男子,现在,哎,后脑勺没了头发,偏他还不爱戴假发。你们都知道的,也就正面还能看了。”
周围太太小姐都掩唇笑起来,好几个也附和表示要买来一试。相聚这几位,家里几乎都有个秃头的丈夫,甚至儿子也逐渐显露秃头迹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