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昭、裴言澈、裴言瀚三人,皆正襟危坐,认真聆听。
“外祖父,孙女有一事不明。”宋昭举手问道。
“讲。”裴宇辰示意。
“‘清、慎、勤’三字,固然重要。但若遇上昏聩不明的上官,或奸佞当道的朝局,又当如何?”宋昭问出了心中的疑惑。
这问题,可谓尖锐至极。
裴言澈和裴言瀚,都忍不住替宋昭捏了把汗。
裴宇辰却不以为忤,反而捋须笑道:“问得好!昭儿,你能想到这一层,可见你并非死读书之人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变得深邃起来:“为官者,当有‘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’的气节。但更要有‘明哲保身,伺机而动’的智慧。”
“明哲保身,伺机而动?”宋昭喃喃自语,若有所思。
“不错。”裴宇辰点点头,“若遇昏聩不明的上官,不可硬碰硬,当以退为进,徐徐图之。若遇奸佞当道的朝局,更不可逞一时之勇,当隐忍不发,静待时机。”
“那……何时才是‘时机’?”宋昭追问道。
“时机……”裴宇辰眼中精光一闪,“时机,往往是等来的,更是创造出来的!”
他看向宋昭,语气中带着深意:“昭儿,你要记住,为官者,不仅要有学识,有能力,更要有耐心,有魄力!你要学会审时度势,抓住机遇,甚至……创造机遇!”
宋昭听得心潮澎湃,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。
“外祖父,孙女明白了!”她郑重地说道。
“嗯。”裴宇辰满意地点点头,“你们都下去吧,好好温习今日所学。”
——
除了听裴宇辰讲课,宋昭还跟着裴言澈学习兵法,跟着裴言瀚学习骑射。
裴言澈虽是文官,却对兵法颇有研究。他不仅熟读兵书,还曾随军出征,有过实战经验。他教宋昭兵法,并非照本宣科,而是结合实际,深入浅出,让宋昭获益良多。
“……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。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”
裴言澈手持书卷,侃侃而谈。
“表哥,这‘诡道’二字,如何理解?”宋昭问道。
“‘诡道’,便是用兵之道,在于变化莫测,出其不意。”裴言澈解释道,“兵法云:‘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’便是此意。”
他顿了顿,又道:“用兵之道,在于灵活变通,不可拘泥于成法。要根据敌情、地形、天时等因素,随时调整战略战术,方能克敌制胜。”
“表哥,若敌强我弱,又当如何?”宋昭又问。
“敌强我弱,则当避其锋芒,以迂为直,以退为进。”裴言澈答道,“可采取游击战术,袭扰敌军,疲惫敌军,待敌军露出破绽,再集中兵力,一举歼灭。”
“表哥,这游击战术,具体如何操作?”宋昭追问道。
“游击战术,讲究‘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’十六字诀……”裴言澈耐心地讲解着。
宋昭听得津津有味,只觉得这兵法之道,奥妙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