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我在香江继承了一家酒楼[八零] > 30第 30 章(第3页)

30第 30 章(第3页)

事情刚刚发生,孙女又有了办法,岳宝华发现找到了孙女,自己脑子都不用动了。

“好,听你的。

“那行!好晚了,我回房了。”岳宁站起来。

岳宝华想来想去,还是决定跟孩子说:“宁宁。”

“嗯?”

“以后。。。。。。晚上不要跟男孩子单独在一起。”岳宝华说这些,说得异常艰难,不说今天晚上他可能又睡不着了。

岳宁明白了爷爷担忧的点,她笑出声来:“我以为经过昨晚,乔爷爷才会担心他孙子跟我单独待一起呢!”

岳宝华想起北京的公安说的话,劫匪被一拳打落门牙,吓到尿裤子………………

福运楼最早建于清道光年间,后来福运楼老板赚钱之后,于八十年前搬迁到了粤城中心地段,珠江边上,一栋欧式建筑中。

粤城最好的粤菜酒楼是一栋欧式建筑,本就说明了粤城的历史,一个通商口岸城市。汇集了南来北往的客流,东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汇合。

快到饭点了,一个戴着黑框眼镜,穿着白色短袖衬衫黑裤子的男人锁好了自行车,走到福运楼大门口仰望招牌,上头是“国营”两个字,下面是“福运楼”三个字。这是建国后为数不多的,依然保留原来字号的酒楼之一。

走进福运楼,大约是还没到用餐高峰,里面还不够热闹,他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,等服务员过来点菜。

等了两三分钟,明明不忙,也不见服务员过来。

耐心等,看看要等多久。

“周老,你为什么要跟服务员说,一定要吃罗大厨做的拆鱼羹?”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。

他转了过去,见后面一桌坐着一位六七十,胖胖的老爷子和一位三四十岁的女同志,桌上空空,估计刚刚点了的菜,还没上。

“要不是罗世昌的拆鱼羹还能吃吃,我大概就不会来福运楼了。“福运楼现在还能吃吃的,也就罗世昌的几道菜了。不过也就是尝个味道,让我想想当年了。”老爷子唏?了一声。

“当年的福运楼怎么样?”这位很感兴趣地问。

“这福运楼最好的时候,那时候老罗师傅带着他最最得意的徒弟小岳师傅,秋季的一道菊花五蛇羹整个粤城找不出第二家,虾子柚皮是粗菜细作的极致,最最让人称道的是小岳师傅做的脆皮糯米鸡。”

“糯米鸡,哪儿没有?不就是鸡肉和糯米包了荷叶蒸吗?”女同志说。

“就知道你会这么说,我故意停了一下。”老爷子得意地说,“这个脆皮糯米鸡是咱们老广的烧鸡的做法……………”

老爷子详细描述脆皮糯米鸡的做法,女同志不以为然地说:“只有资本家才会想出这么刁钻的做法,鸡不去骨就不能吃了?”

老同志一下愕然无语,叹气道:“有下里巴人,也总得有阳春白雪。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,如果都只做粗菜了,这样技艺丢失了,也怪可惜的。”

大约服务员终于记得这里还来了位客人,把菜单递给了这位戴眼镜的同志,这位戴眼镜的同志问老爷子:“老同志啊!我是外地刚来粤城的,听下来您是老饕,给我推荐几个菜?”

这位老爷子把目光落在鲍鱼上,戴眼镜的同志说:“价格便宜点的,就好。”

老爷子反应过来:“你们两个,烧鹅拼烧肉,一份拆鱼羹,东江酿豆腐,炒个时蔬就好了,拆鱼羹要等,却也是这福运楼还算是勉强保留的特色了,必须得试试。”

戴眼镜的同志想了想说:“烧鹅一例,东江豆腐一份。”

“你这吃什么呢?你也就一个人,坐过来,坐过来,陪老头子一起吃。”老爷子好客地请他。

这位同志站起来欣然:“那就厚着脸皮,蹭一口了。”

老爷子同桌的女同志翻了个白眼,来点单的服务员翻了两个白眼,老爷子看了摇头:“这态度,放在解放前,那立马得卷铺盖滚蛋。福运楼从后厨到跑堂,全都不行了。”

他逼逼叨叨说福运楼不行,服务员端了一盘烤乳鸽过来,重重地放在桌上,再来一个白眼。

老爷子还要说什么,同桌的女同志拉住了他:“周老,吃烤乳鸽。”

老爷子请这位同志吃乳鸽:“吃这块带翅的。”

这位同志夹起来吃了一口,他说:“这烤乳鸽名不虚传啊!”

老爷子放下筷子说:“皮脆肉嫩流汁,对吧?”

这还用说?

老同志摇头:“不够饱满香甜。小岳师傅烤的乳鸽,有股若隐若现带着果木香的甜,关键是甜中还带着润。

“什么是润?”隔壁桌有人问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