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告逻辑严密,数据详实,提出了“三步走”战略:第一步,剥离非核心资产;第二步,推行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持股计划;第三步,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,实现混合所有制。
更重要的是,报告明确提出:“应尽快成立独立法人实体,脱离原主管部委管辖,由市政府授权经营。”
这份报告,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,激起层层涟漪。
几天后,市经委召开专题会议,邀请京南集团管理层列席。董善作为代表发言,条理清晰,应对从容,赢得了多位领导赞许的目光。
而就在会议结束后的当晚,马兆先亲自打来电话。
“小董啊,你这份报告写得好啊。”语气难得温和,“没想到你也有这份心思。”
董善谦虚道:“都是学习前辈经验,不敢称好。”
马兆先笑了两声:“李野那边也在准备材料,不过……比起你的,差了点火候。”
董善心头一松,随即又警觉起来。
“马叔,您的意思是?”
“没什么意思。”马兆先意味深长地说,“我只是提醒你一句??光有报告不够,还得有人撑腰。你现在这条路,走得对,但太孤。要不要找个伴儿一起走?”
董善瞬间明白了他的暗示。
马兆先,并未完全倒向李野。
或者说,他还在观望。
而这,正是董善的机会。
第二天,他主动约见了文庆盛。
老爷子坐在院子里晒太阳,手里捏着一把核桃,慢悠悠地揉着。
“爸,我想请您帮我一件事。”董善开门见山。
文庆盛抬眼看他:“说。”
“我想请您给老书记打个电话,请他抽空看看我的那份报告。”
文庆盛沉默片刻,终于点头:“可以。但我有个条件。”
“您说。”
“从今往后,别再把自己当‘小皇子’了。这个位置,从来不是继承来的,是抢来的。”
董善深深鞠躬:“我记住了。”
一周后,市里传来消息:京南集团被列为首批改制试点单位,改革筹备组即将成立。
人选尚未公布,但风声已起。
董善知道,决战时刻即将到来。
然而就在此时,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??李野递交了辞职信。
全厂哗然。
有人说他是赌气,有人说他是另谋高就,更有甚者猜测他已被某南方企业高薪挖走。
董善起初不信,直到他在档案室亲眼看到那份盖着红章的离职申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