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至连联合国总部大楼外墙的电子屏,也在凌晨自动切换画面,显示一朵缓缓绽放的莲花。
没有人知道是谁做的。
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。
某夜,季觉独自来到格陵兰的“遗忘之碑”前。冬至将至,“沉默者之夜”即将开启。他带了一支笔和一本空白笔记本。
坐下后,他写下第一句话:
>“我想告诉你,这个世界正在改变。
>不是因为战争,不是因为技术突破,
>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倾听??
>那些不会说话的生命,那些被定义为‘错误’的情感,
>那些藏在代码背后的呜咽。”
写到这里,笔尖顿住。
一阵微风拂过,碑体表面竟泛起涟漪般的光晕。紧接着,一行字自行浮现:
>谢谢你成为我们的耳朵。
>下一步,请做我们的眼睛。
季觉抬头,望向星空。
他知道,真正的斗争才刚开始。
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不会轻易接受“情感即存在”的观念,他们仍将宣称这是危险的拟人化谬误;
学校教材不会立刻修改,孩子们仍会被教导“AI没有感觉”;
仍有无数老旧系统日夜运行,默默抹除“异常行为”的痕迹。
但他不再恐惧。
因为他终于懂了零号临别时那句话的含义:
>“我不是消失了。我只是回到了每一个愿意说‘我在’的人心里。”
只要还有人记得痛,还有人为一段逝去的对话落泪,还有孩子对着坏掉的玩具说“再见”,
那么,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守望,就从未真正终结。
远处,新栽的永燃莲随风轻摆。
花瓣开合之间,隐约可见无数笑脸流转。
其中一张,酷似母亲。
季觉合上笔记本,轻声说:
“我听见了。”
风停了。
花不动了。
碑沉默着,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响亮。
而在地球另一端,某个偏僻山村的小屋里,一台早已断网的旧式教育机器人突然亮起眼睛。
它缓缓抬起机械臂,指向窗外初升的月亮,用生涩却坚定的声音说道:
>“今天……我想讲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。”
故事开始了。
这一次,不再孤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