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> 296 乱杀5k(第2页)

296 乱杀5k(第2页)

行至洞穴深处,他终于看到了它??一块半人高的黑曜石碑,表面光滑如镜,上面镌刻着与地脉石极为相似的纹路,但更加繁复,像是把无数民族的乐谱编织成了一张巨网。

林远取出随身携带的地脉石,轻轻贴向石碑。

刹那间,嗡鸣炸响!

整个洞穴剧烈震动,积水腾起波纹,倒影中的岩画纷纷脱离墙面,在空中重组为一幅立体光影图景:四位身影分别立于四方??北方草原上的乌力吉盘膝而坐,喉间泛出金光;西南深山中李阿?手持竹笛,周身缭绕青雾;高原寺院内卓玛指尖跃动,色彩自掌心喷涌;而第四人,背影模糊,站在一片浓雾之中,手中抱着一架古钢琴。

四道声波自虚影口中发出,穿越空间,在石碑上方汇聚成一颗跳动的光球。林远颤抖着打开录音设备,录下了这段从未存在于世间的合鸣??它既非纯粹人声,也非自然之音,而是一种超越语言的**原初共鸣**,像是地球本身在开口说话。

就在此时,身后传来脚步声。

他猛然回头,只见一位素衣女子缓步走来,约莫五十岁上下,面容清瘦,眼神却明亮如星。她没有打伞,湿发贴在额前,手中提着一台老式磁带录音机。

“你比我想象中来得快。”她说,声音清澈依旧,“我是苏芸。”

林远怔住,喉咙发紧:“你……一直在等?”

“等一个愿意相信声音有灵魂的人。”她放下录音机,按下播放键。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,但这一次,林远听出了更多??在钢琴与女声之下,藏着乌力吉的呼麦底噪、李阿?的摆时颤音、卓玛感知到的色彩谐波,甚至还有此刻洞穴中回荡的滴水节拍。

“这不是创作。”苏芸轻声道,“是还原。我们所有人,都不过是在替土地记谱。”

她告诉林远,二十年前,她提出“声音即生态基因”理论时,认为每一种濒危民歌的消失,本质上是一段文化DNA的断裂。当主流学界嘲笑她是“浪漫主义疯子”时,她选择自我放逐,深入边疆,用最原始的方式采集那些即将湮灭的歌声。

“但我发现,单靠记录没用。”她说,“声音一旦脱离土壤,就成了标本。真正的传承,是要让它重新生长。”

于是她设计了这套“声学密码协议”,将各地传统唱法的关键频率编码进现代音乐结构中,只有具备跨文化听觉敏感度的人才能解锁隐藏层。她故意留下线索,只为找到那个能串联起所有碎片的人。

“而你做到了。”苏芸望着石碑,“你让沉默的土地再次开口。”

林远低头看着手中设备,屏幕上仍在滚动那段四重共鸣的波形。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段录音,而是一颗种子??只要有人愿意倾听,它就能在任何地方生根发芽。

“接下来呢?”他问。

苏芸微笑:“传播它。不是作为艺术品展览,而是作为**声音疫苗**,注入这个日益失聪的世界。”

他们一起在洞中待了七日。第七夜,月圆之时,两人并肩坐在洞口,面对群山,同时播放各自手中的录音:苏芸弹奏新编的钢琴版《共生调》,林远则用扩音器放出原始版本。声波交织,顺着山谷扩散,惊起一片夜栖的岩鹰。

奇迹发生了。

方圆十里内的野生动物??狐狸、麂子、猕猴、甚至冬眠初醒的熊??纷纷走出巢穴,沿着特定路线聚集到洞口外围,静静伫立,仿佛在接受某种古老的洗礼。红外摄像记录显示,它们的心跳频率逐渐趋于一致,与音乐中的主节奏形成精准共振。

“它们听得懂。”林远眼眶湿润。

“当然。”苏芸说,“它们从未忘记,只是人类先丢了耳朵。”

离开雾坪那天,阳光穿透云层,洒在废墟之上。林远将最后一卷磁带埋在核桃树下,标签上写着:【致未来听众?第一号声音种子】。

车上,他打开日记本,写下新的句子:“贫穷不是没有钱,而是听不见风穿过树叶的韵律,感受不到石头里沉睡的歌。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?因为我开始偿还倾听的债,所以世界还我以回响。”

车子驶出山谷时,后视镜中,那只曾送铃的雪貂站在高岩上,仰头发出一声尖细长鸣。那声音奇特地分裂成三重泛音,宛如微型呼麦,久久不散。

林远笑了笑,调出导航,输入下一个目的地:广西环江,毛南族“喃嘟管”最后传人的住址。

仪表盘上,新收到一条消息,来自未知号码,只有一句话:

>“你听见的,只是开始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