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在这些人身边,才能更多了解海口。
于是萧逸便向路边靠近,选择人多一点的饭馆。
海南天气热,但是却非常的干净。
即使刮狂风,你也不会看到飞沙走石的场景。
这里的小饭馆多数都属租用一个小门面,里面存放东西和一切物品,外面的临街处才是饭馆真正的大堂。
一串串不通颜色的灯从店面的墙上扯到路边的树上,不同样式和颜色的餐桌,成为区分这家店与那家店的分界线。
一个写有“高粱红”并且是用秸秆编制成的牌匾吸引了萧逸。
仔细看看这家小饭馆还真的有些与众不同:所有的餐桌都是用原木锯开拼装在一起的,桌面只是刨光了刷一层透明漆。
桌子的形状虽然是方形的,但是却故意的拼装的不规则。
餐桌旁放的不是座椅,而是一个个树墩。
只不过树墩的面经过一些处理,往下凹了一些。
服务员也跟别处不一样,别处的饭馆尽量不让服务员多穿。
可是这里的服务员不但统一着装,而且都是长裙及地衣袖过肘的那种叫做蜡染的土蓝色的工装。
路边停着几辆比较高级的车,十几张的餐桌几乎坐满了人。这里吃饭没有多少讲究是很随意的那种,你就是脱光膀子也绝对不会有人笑话你。
萧逸刚一驻足,边走过来一个身材高挑,上身一件白色T恤,下身一条白色裙裤,飘逸着长长黑发的女子。
“先生是第一次我这儿吧?您是几位?”
那女子用略带有河南口音的普通话说道。
萧逸用有点京片子腔的普通话说道:“我就一个人,也确实是第一次来你这儿。”
“欢迎先生的光顾,您看你坐哪儿好吧。虽然桌子小店,但怎么也够您一个人用的,您说是不是。”
“哈哈,好呀,既然老板给我安排了,我遵命就是啦。”
“呵呵,瞧您说的,什么老板呀。给,这是我的名片,希望先生以后常常光顾。”
萧逸接过名片看了看,只见上面写道:高粱红小店,小店主高小玉。
背面是电话和地址。
萧逸看完说声“谢谢”便收进衣兜里,然后对高小玉说:“我刚到海南,还没有名片。等以后印了再来奉送。”
“呵呵,岂敢哟。先生您想吃点什么么?”
“就请高小店主安排就是啦,北方人的口味。哦,不知有白酒没有?”
“好嘞,白酒只有你们北京的二锅头,行吗?”
“行,喝家乡的酒,多少慰藉一下思乡的心情,哈哈,就是它啦。”
“好的,先生稍等。”
不一会儿一凉一热一海鲜三盘菜便端了上来,随后小店主高小玉又拿来两个小瓶装的二锅头。
萧逸看了满意地点了点头,说道:“谢啦,不过每位客人都是小店主亲自伺候吗?”
“呵呵,那还不把我累死。因为先生是第一次来,而且感觉先生很特别,所以小玉才亲自过来的。”
“哈哈,荣幸之至。小店主如有事就先请去忙,闲暇时可否来这儿一坐呀?”
“能受先生邀请小玉也是深感荣幸,不过此时小店正在营业之中,改日换个地方再与先生畅谈如何。”
“也好,小店主就请去忙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