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明的转变让整个学校都松了口气,但路屿心里清楚,这不过是冰山一角。山区的孩子们面临的困境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。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,有的则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缺乏关爱和引导。而更多的,是他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。
这一天,秦铭遇接到了基金会的电话,对方表示愿意资助更多设备,包括一批全新的电子黑板和投影仪。周老师听后非常激动:“这样一来,教学效率会提高很多,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图像辅助理解的孩子来说,简直是雪中送炭。”
“但我们还需要更多师资。”路屿皱眉,“现在我们只有三名正式教师,加上你们两个志愿者,远远不够。”
“我已经联系了几位在读研究生,他们愿意来支教半年。”秦铭遇说,“下周就能到。”
周老师点头,“那正好赶上下学期开学前的培训。”
傍晚时分,孩子们放学回家,校园恢复了宁静。路屿独自一人坐在图书馆里整理书籍,忽然听见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。
她抬头,看见阿明站在门口,手里抱着一本厚厚的书。
“怎么还没回家?”她笑着问。
阿明低着头,声音很轻:“奶奶让我带这个给你。”
他递上一本泛黄的笔记本,封面上写着几个模糊的字:《希望之光》。
路屿翻开第一页,是一张手绘的地图,标注着附近几座村庄的位置。旁边还有几行字:
>“我年轻的时候也做过老师,可惜后来因为家里太穷,不得不放弃。但我一直记得一句话:‘教育,是照亮黑暗的火把。’”
她怔住了,轻轻抚摸着纸页,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温度。
“奶奶说,这是她以前上课用的教案。”阿明低声说,“她说你一定能用得上。”
路屿眼眶有些发热,轻轻抱住他,“谢谢你,阿明。”
夜色渐深,风从窗外吹进来,翻动着那本旧书的页面,像是某种无声的回应。
第二天清晨,路屿将那本笔记交给了周老师,“也许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内容,重新整理一套适合本地的教学大纲。”
周老师接过,仔细翻阅后点了点头,“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,尤其是在语文和历史方面。”
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。
一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进来:“姐姐!姐姐!不好了!小花家出事了!”
路屿猛地站起身,“怎么回事?”
“她爸爸回来了,说要让她辍学去城里打工!”孩子急得快哭了。
“她在哪?”秦铭遇已经拿起外套。
“还在教室里,但她爸爸已经在路上了。”
几人立刻朝教室方向跑去。
小花今年十二岁,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一。她的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,还特别喜欢画画。前几天她刚刚完成了一幅画,题目叫《我想当医生》。
可如今,她正缩在教室角落,脸上带着泪痕,而门口站着一个满脸疲惫、神情冷漠的男人??她的父亲。
“爸,我不想走……”小花哽咽着。
男人冷冷地说:“家里没钱供你读书了,你妈病了,弟弟也要上学,你能帮家里做什么?”
“我可以……我可以拿奖学金,也可以申请助学金……”小花颤抖着说。
男人冷笑一声,“助学金?你以为那是天上掉下来的?等你考上大学,家里早就垮了。”
路屿走上前,“叔叔,我是学校的老师,我们可以帮您申请助学金,还可以安排心理辅导,让孩子安心学习。”
男人皱眉,“你们这些城里来的老师,什么都不懂。我们家的事,不用你们管。”
气氛一时僵住。
秦铭遇缓缓开口:“叔叔,我知道您的压力很大。但小花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,如果现在放弃学业,对她来说,是一种巨大的伤害。”
男人沉默了一会儿,语气依旧强硬,“可我也不能看着家里垮下去。”
“我们学校可以提供免费午餐,还有住宿条件。”周老师插话,“孩子不需要额外开销,只需要安心读书就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