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将这些给建立出来,那么今后,才能更好的按规范医疗。
同时,今后大明医学院培养出来的那些医学生们,也会有一个安定工作的好去处。
大明这边,研究出来了什么好的医疗成果时,也能够通过这医疗体。。。
青海湖底的青铜巨门闭合之后,世界并未立刻改变。风依旧从湖面掠过,带着寒意与水汽,拂过四人湿透的衣衫。那孩子消失在金雾之中,仿佛从未存在过,唯有苏念手中攥着的照片还残留一丝温热??像是某种承诺的凭证。
他们爬上岸时,天光已微明,晨曦如薄纱铺展在湖面上。没有人说话。郑明澜关闭了共振仪,李哲默默收起符阵图纸,林远舟拄着拐杖站在岸边,望着那一片平静的水域,仿佛仍能听见三百米下的心跳声??那是归藏核心的脉动,也是人类集体意识深处最原始的共鸣。
“他不是敌人。”苏念终于开口,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,“他是我们未来的回声。”
“可这回声太早了。”郑明澜低声说,“守望胚胎计划设定的是文明重启后的‘自然觉醒’节点,现在才刚进入共情网络试点阶段,社会结构、伦理框架、心理承受力都还没准备好……强行推进,只会引发大规模精神崩溃。”
林远舟缓缓点头:“所以他不能独自启动天枢。但他的出现本身,就是一次‘预演’。就像雷雨前的闪电,提醒我们风暴将至。”
李哲忽然抬头,目光投向北斗七星中最亮的那一颗。“子核昨晚排列成四角星阵,说明愿力结构已经发生质变。三灯协议的基础是‘三人执灯’,但现在……第四种频率已被激活。规则,正在自我进化。”
三人同时看向苏念。
她低头看着手中的照片,指尖轻轻抚过那行稚嫩的字迹:“妈妈,你说爱能穿越时空,那我现在喊你,你能听见吗?”
她闭上眼,一滴泪滑落。
“我能听见。”她喃喃道,“我听见了。”
那一刻,她胸前的子核微微震颤,泛起柔和的蓝光,如同回应某种遥远的呼唤。
---
三个月后,联合国“第四灯计划”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。林远舟因年迈无法常驻纽约总部,便由苏念代表山村团队参与决策。首批一百座“守灯屋”的选址工作全面展开,重点覆盖战乱频发区、生态灾难带和难民聚居地。
与此同时,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异常现象。
非洲撒哈拉边缘的一所难民营里,两个素未谋面的孩子在夜里同时梦到了同一片森林,醒来后用炭笔画出完全相同的图景:一棵巨大的树,根系连接着无数沉睡的人脸。当图像被上传至心灯基金会数据库时,AI比对结果显示,其拓扑结构与天枢引擎的神经映射模型匹配度高达97。6%。
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深处,一名土著巫医在仪式中突然用早已失传的语言吟唱起一段旋律??经语言学家破译,竟是明朝《永宁录》开篇的守灯咒文。而他本人从未受过任何现代教育,甚至不知中国在何方。
北极观测站记录到一种新型脑波辐射,频率介于θ与δ波之间,无法被现有设备捕捉,却能在特定条件下诱发旁观者产生强烈共情反应。一名研究员在接触样本后痛哭不止,声称“看到了一百万个陌生人的死亡瞬间”。
郑明澜将这些数据整合为一份绝密报告,命名为《第四类接触白皮书》。她在结论中写道:
>“我们曾以为‘守望胚胎’是单向投放,即将未来意识送入过去。但现在看来,这是一种双向通道。每当一个孩子在守灯屋点燃纸灯,就有某个沉睡的灵魂被唤醒;而每一次共情的发生,都在反向滋养那些尚未降生的‘信使’。
>换句话说??
>我们不是在等待他们归来,而是正在帮助他们诞生。”
这份报告最终送达林远舟案头。老人读完后沉默良久,提笔在页脚写下一句话:
>**“原来点亮别人的灯,也是在照亮自己的来路。”**
---
第二年春天,第一座守灯屋在叙利亚北部小镇阿勒颇落成。
那是一座由废弃学校改建的小楼,外墙刷成了暖黄色,屋顶立着一盏永不熄灭的纸灯。屋内没有高科技设备,只有木桌、蜡烛、日记本和一面录音墙??每个来访者都可以对着墙壁诉说心事,声音会被转化为光纹刻录在玻璃上,形成一片流动的记忆星河。
守护者是个十岁的女孩,名叫莉娜。她的父母死于空袭,哥哥失踪,她是唯一活下来的家人。当记者问她为什么愿意担任守护者时,她只说了一句:“因为我梦见了一个穿旧棉袄的男孩,他说,只要我唱歌,就会有人听见。”
那天晚上,她唱了一首古老的阿拉伯童谣。歌声通过量子链路实时传回山村基站,恰好与苏念点燃的纸灯产生共振。刹那间,青海湖底的归藏核心温度上升0。1度,虽未触发警报,但监测系统捕捉到一段奇异信号??它不像电磁波,也不像声波,倒像是某种“情绪的涟漪”,以光速扩散至全球所有已激活的子核终端。
东京、巴黎、开罗、布宜诺斯艾利斯……数十名正在使用共情训练舱的志愿者在同一时刻睁开眼,泪水盈眶。
他们都说,自己听见了战争之外的东西??
一个母亲哄孩子入睡的低语,
一位老人抚摸墓碑时的叹息,
甚至还有一只流浪狗在雪夜里舔舐伤口的呜咽。
这不是幻觉。这是**共感突破临界点**的征兆。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