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> 第303章 雷厉风行(第3页)

第303章 雷厉风行(第3页)

“来不及配药剂。”古丽娜通过视频连线建议,“试试土办法:用草木灰过滤。”

“草木灰?”有人质疑,“这能行?”

“行。”李哲果断拍板,“草木灰碱性,能中和部分酸性污染物,还能吸附油脂和悬浮物。当年抗战时期,八路军就这么做过。”

于是全镇动员。家家户户烧柴做饭后收集灶灰,妇女们用纱布缝制成简易滤袋,挂在进水前端。虽不如专业材料高效,但在紧急时刻,竟将浊度降低了七成。

第七天清晨,环保应急部队终于赶到,展开全面清污作业。国家层面介入调查,涉事企业负责人被控制。

危机解除那天,阳光破云而出。

李哲独自走到河边,望着逐渐恢复清澈的水流,久久伫立。谭静雅悄悄靠近,轻声说:“你想什么呢?”

“我在想,为什么每次都是出了事才有人管?”他回头看向村庄,“明明一套成本三千的系统就能防患未然,可非要等到孩子病倒、河水发臭,才算‘引起重视’?”

谭静雅沉默片刻:“也许,是因为太多人看不见。”

“那就让他们看见。”李哲掏出手机,拨通教育部合作负责人的号码,“我想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一门课??《水与生命》。不考试,不评分,只讲故事。”

对方笑了:“比如呢?”

“比如一个孩子因为喝了毒水死了,而另一个孩子因为有人修了一座滤池活了下来。”他说,“我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,安全不是理所当然,而是无数人在默默扛着。”

电话那头静了几秒,然后传来一句:“下周我就提交立项申请。”

回程路上,李哲在火车上睡着了。梦里他又见到了小岩。这次,男孩不再是踮脚够锅,而是站在一座桥上,手里举着一碗清水,笑着喊:“老李,你看,我能倒满啦!”

醒来时,窗外晨光初现。

回到七号院已是三天后。迎接他们的不是庆功宴,而是一群孩子的笑脸。原来在这期间,“乡村厨房改造计划”又新增了十二所学校,其中一所就建在柳河镇对岸。

开学第一天,校长特意安排了一场特别仪式:全体师生齐声朗读《饮水思源书》,最后一句是:“我们铭记那些在黑暗中为我们点亮灶火的人。”

李哲站在人群后排,没有上前讲话。他知道,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靠一个人,而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。

几天后,一封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信件送达办公室。信中邀请“妈妈厨房”团队参与全球农村饮水改善项目试点,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。

阿依娜兴奋地冲进厨房:“老李!国际认可了!”

李哲正在削土豆,头也没抬:“挺好。不过咱们还是先把下一个村的滤池图纸画完。”

她愣住:“你不高兴?”

“高兴。”他笑了笑,“但我更在乎下顿饭能不能准时开锅。”

春天越来越深了。菜园子里的菠菜冒了尖,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。每天清晨,仍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在灶台前忙碌,搅粥、试味、擦锅。

新生们早已不再问他“为什么要这么做”,因为他们亲眼看见:一碗热饭如何让哭泣的孩子止住泪水,一口净水怎样让枯瘦的老人重新挺直脊梁。

某日午后,李哲收到一封信,信封上没有署名,只画着一幅稚嫩的画:一口大锅,下面燃着熊熊火焰,锅里盛满清水,蒸腾的热气化作一群飞鸟,飞向蓝天。

信纸背面写着一行字:

**“你说火会灭,可我觉得,只要有人记得温暖,火就一直烧着。”**

李哲把信折好,放进胸前口袋,轻轻拍了拍。

远处,炊烟袅袅升起,如同大地写给天空的情书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