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香江大厨[八零] > 第16章 送礼物(第1页)

第16章 送礼物(第1页)

大队里的广播响起,又到了晚间放工时间。

男男女女,三五成群地走在乡间的黄土路上。岳宁和阿发推着自行车,自行车后头各自挂了一个蛇皮袋,岳宝华跟在他们后面,前往岳宁家所在的生产队。

路过别的生产队时,岳宁和阿发跟人打招呼,还停下给大家发几颗糖。熟人问一句:“他们说你要去哪儿?”

“港城。”

“港城在哪儿?听说不是咱们的地盘?”这兄弟接过糖果,剥了红色的包装纸塞进嘴里。

“瞎说什么?当然是咱们的地盘。在粤城再南边一点,清朝时候,这个地方被英国人占了,英国人说要租99年,所以现在是英国人管着。既然是借的,以后肯定要还回来。”岳宁跟他解释。

“哦哦!那能看见洋鬼子了?你去看看洋鬼子是不是长得那么高?”这个兄弟踮起脚比划了一下,“还有,鼻子是不是那么长?”

这里太偏僻了,人们对外面世界的认知,都来自听广播或者开社员大会时听干部念报纸。外国人长啥样全靠想象。岳宁想告诉他,他比划得保守了。可自己的常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?岳宁说:“等我去了港城,拍了照片给你们寄过来,让你看看洋鬼子啥样。”

“说好了啊!”

“说好了,我先回去了啊!”

岳宁继续往生产队走去,生产队里已经炸开了锅。李巧妹说岳宁的爷爷托人买了城里最时兴的的确良布料,他们生产队每家每户都有份。这会儿大家的脖子伸得比鸭脖子还长,甚至等不及的都跑到陆春梅家门口。谁让陆春梅家是他们生产队路口的第一家呢?

本来每天放工回来,陆春梅要做晚饭,今天趁着太阳还没下山,坐在门口做针线活。这会儿一群男男女女坐在他们家石头洗衣台上,凭着想象谈论着离他们万里之遥的港城。

杨有财骄傲地说:“今天我放羊的时候,那个港城来的后生跟我问路,我就问他了,他告诉我,港城人的家里,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。你们知道港城普通老百姓工钱多少吗?”

“多少?”

“一千五。”杨有财这话一出口。

“一年一千五,攒两年我就能盖房子……”

“什么一年,人家一个月就挣一千五!”有人忍不住大喊。

田枣花拿着鞋底走了过来:“什么一千五?”

“说岳宁要去的港城,那里普通老百姓一个月一千五。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。”

年轻人去公社见过电视机,对他们来说,电视机只有公家才有,怎么可能进普通人家呢?

“难怪呢?岳宁的爷爷买四十块的确良料子连眼都不眨一下。他这个年纪不能算壮劳力了吧?我们这里工分要打折,他的工钱没有一千五了吧?”有人问。

六指阿根早上帮忙杀了羊,下午又和杨福根把岳志荣的骨灰盒挖了出来。晚上自然不会去蹭晚饭,他一个光棍,随便扒拉两口就行。吃过晚饭,见这边人多,就来凑个热闹。

他说:“岳宁的爷爷一千五?人家一万五都有。”

“一万五,我的老天爷啊!咱们一个生产队全部加起来都没这么多吧?”

六指阿根又从口袋里摸出香烟,给在场的几个人发烟。正划了火柴要点烟,其他人等不及了,说:“一个老头子,怎么会有一万五?”

六指阿根抽了一口烟:“我也是在边上听了几句,岳宁的爷爷在港城有家酒楼,不是在那家酒楼干活,而是他是那家酒楼的老板。”

“那不是地主老财吗?”

“是啊!人家港城又不斗地主。他就是个资本家,有钱得很。今天岳宁给他们露了一手,做了一碗汤……”六指阿根形容完那碗汤,问他们,“你们说,穷苦人家谁会吃这么费事劳神的汤?”

“这么说来,岳宁要去当人家小姐喽?”有个女人问,问过之后好似想起什么,转过头问正在给衣服缝扣子的陆春梅,“春梅,你平时这么照顾岳宁,人家做了小姐,总归要报答你吧?”

陆春梅飞针走线,头也没抬:“他们父女俩来西北,我婆婆就帮着小岳带孩子了,小岳也时常帮我们家干活。就是邻里之间互相帮忙,她爸走了,她力气大,平时给我们家挑水,摘了野菜也常给我家送来。”

“话是这么说,我多少觉得岳宁有点不分亲疏,巧妹说,她连枣花家都准备了一模一样的东西,这算什么事?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