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香江大厨[八零] > 第34章 传承(第4页)

第34章 传承(第4页)

牛河邦的厚嘴唇一开一合:“这下好了,兄弟单位没饭吃了,你们满意了?”

张经理往他嘴里塞了一支香烟,亲手给他点烟:“阿邦师傅,您辛苦一下。”

岳宁这边,小学徒确实没什么见识,见她煮了八宝料还要接着炒,便说道:“就为吃这么一只鸡,也太费神了吧。”

周老爷子说道:“你懂什么?五十年代末,福运楼一桌菜要九十多块,这一只鸡就值三十多块呢!”

“啊?一只鸡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高?”这个小伙子彻底惊呆了。

牛河邦叼着烟,一边炒菜一边说道:“这菜又不是给你吃的。那都是给过去的地主老财吃的,他们就喜欢怎么麻烦怎么折腾。”

“您注意点啊,可别把烟灰掉进锅里。”岳宁翻了个白眼,“就算是给劳动人民做菜,也得用心点儿。”

“师傅,再这么炒下去,晚上用的牛肉都不够午市卖了。”切墩的学徒提醒道。

牛河邦对打荷的人说:“去跟外头说,别再接干炒牛河的单子了。”

宋自强笑着对胡主任说:“老胡,给肉联厂打电话,让他们马上送牛肉过来。我倒要看看,咱们福运楼认真做菜的时候,能有多红火。”

牛河邦扔掉烟蒂,无奈地继续去炒牛河。今天这一天,难道要炒出他之前一个礼拜炒的牛河量?而且还是这么麻烦的炒法。

岳宁这边,糯米饭已经炒得差不多了。观摩的厨子们感觉,眼睛好像看会了,但手却根本做不来。又是煮又是炒,这个味道淡些,那个味道浓些,这个先放,那个后放,脑子不太灵光的,根本记不住。

岳宁盛出糯米饭,说道:“我喜欢在里面放板栗肉。当然,糯米饭里的八宝食材也没有固定的搭配,可以根据季节进行调整。现在我们来填鸡肚子,把鸡拿过来。”

马耀星把鸡拿了过来,岳宁说:“你来填鸡肚子,填到八分满就行。要是填得太满,等会儿烧鸡的时候容易爆开。”

马耀星把鸡填好后,在一旁等着。岳宁过去教他如何把鸡头和鸡翅绕起来打结,说:“八宝葫芦鸭是用线缝的,咱们就偷懒点儿,直接打结就行。好了,接下来烫皮、擦干,再挂脆皮水。脆皮水的方子就在那儿,不用我再教了吧?”

“那我去弄啦。”马耀星兴高采烈地去了。

岳宁去寻找材料,提了一篮子瓜果、萝卜、红薯过来。

“小岳师傅,您这是要做摆盘吗?”有人问道。

“没错!”岳宁拿来一套雕刻刀放在旁边,又去找盘子。

她先用黄瓜切片,拼出一龙一凤的围边,中间正好用来放糯米鸡。接着调了酱汁,用筷子蘸着酱汁在盘边写下“八珍肴龙凤,此出龙凤外”。

别说其他人看得目瞪口呆,就连岳宝华,虽说已经和孙女相处了好些日子,也想不到她还有这一手,毕竟他这个老厨子可不会这些。

周老爷子摇头晃脑地念道:“‘八珍肴龙凤,此出龙凤外。荔枝配江(左虫右兆),徒夸有风味。’这是宋代诗人白珽夸赞八珍肴的诗句,前面两句用在这脆皮八宝糯米鸡上,倒也十分应景。不过,就算是福运楼全盛时期,也没有哪个厨子有你这本事啊!”

岳宁手里拿着萝卜雕刻牡丹,说道:“当年那个想学这手艺的厨子去了西北。刚好西北有个会书画的知识分子,两人一合计,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我这个胖丫头身上。我爸说起过淮扬菜的兴盛,淮扬菜的顶级厨师,不仅菜要做得好,还得有文化底蕴,其中不乏书画双绝之人。”

百花酿鸭掌的围边用牡丹造型,冰镇咕噜肉那道菜,用黄瓜拼出葫芦形状,再用胡萝卜雕刻出绳子和流苏。

岳宁做好几个盘饰时,福运楼今天的午市也差不多结束了。

牛河邦把锅一扔,说道:“晚上谁爱炒谁炒,我是不炒了。”

张经理赶忙过去递烟,说:“阿邦,今年先进就评你了?”

阿邦接过香烟,说道:“到年底还有半年呢,我天天累死累活,累得腰都快断了。评个先进,一年也就多几十百来块奖金,外加一张奖状,这能解决我啥问题呢?”

他走到岳宁身边,看着那几个让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小子惊得说不出话的盘饰,接着说:“我又不像这丫头,她以后在港城做菜,别说一只鸡卖三十块,就算卖三百、三千,只要做得足够好,噱头够足,照样有人愿意掏钱。我十六岁进福运楼,今年都三十四了,工资才四十三块五。到现在,我还跟爹妈和哥哥挤在十平米的竹筒屋里。这张奖状能换房子吗?能帮我找个老婆吗?”

他看了一眼宋自强,说:“局长,我这人说话直,您可别介意。”

说完,他便走了出去。谁他妈不想好好干活呢?可好好干活不得有个盼头吗?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