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葬明1644 > 第34章 小舅子(第1页)

第34章 小舅子(第1页)

本来,以韩复对政府工作效率的了解,新设立这么大一个机构,弄出那么多的编制,即便是特事特办,至少也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。

实在是没有想到,此事竟是如此之顺利,一时有点呆住。

看到韩复的表情,杨士科也笑着说道:“若是依着兵宪大人原本的意思,恐怕还需耗费些时日,但韩大人昨夜立下奇功,一举将拜香教妖人中重要头目缉拿归案,这是拜香教为乱多年来,所未之事,兵宪大人甚为欣慰,连称韩大人果然是有勇有谋之人。况且……”

说到此处,杨士科又压低了声音道:“今日北方又有消息传来,天下之事恐有大变,我城中南北两营,最迟在秋收之前,必然是要再动一动的。因此兵宪大人说了,决不能再让拜香教的妖人为乱地方,乃至影响粮草征收,必须克期荡平,而此事就落在了这巡城兵马司之上。”

杨士科这两番话,信息量极大。

尤其是后面那一段,更是听得韩复心中狂跳,血流加速。

按照杨士科的说法,防御使李之纲本来是准备接见自己的,但是忽然听到了北方传来的重要消息,紧急去和杨彦昌、路应标商议军情了。

虽然杨士科没有说明是什么重要消息,但是他后面自己也说了,天下恐有大变。

现在是四月初四,距离李自成攻占京师,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已经过去半个月了,虽然受到战乱的影响,消息传递没有那么及时,但毕竟半个月过去了,总该有小道消息传来。

韩复记得前世看过的史书,淮安巡抚路振飞是京师失守十天后就收到了塘报,但是由于不知道崇祯和太子的下落,没敢轻举妄动,封锁了这一信息。

然后到了四月初,在留都南京,京师失陷的消息开始满天飞。

南兵部尚书史可法,四月初七日开始,准备渡江北上勤王,没几天后,收到了小道消息说,崇祯皇帝已经乘船渡海南下了,不由得喜形于色。

但第二天,就传来了崇祯自缢于煤山上的确切消息,顿时天崩地裂,五雷轰顶。

(崇祯于三月十九日自缢,但直到三月二十一日才被发现,消息传递上自然有所滞后。)

考虑到淮安距离京师并不算十分的远,又有运河的便利,所以能够相当及时的接收到北京的消息。

而襄阳距离京师路途较远,而且都是陆路,消息比淮安推迟几日,直到四月初四才收到大顺攻克京师的情报,应当是符合常理的。

不过这都是韩复的猜测,并不会有任何人来为他证实。

他轻轻吸了一口气,拱手说道:“承蒙兵宪大人错爱,委以此等重任,复必当肝脑涂地,以报万一!”

杨士科扶着韩复的手臂,笑吟吟的看了对方两眼。

他现在对于这位韩千总,是越看越喜欢了。

本来让韩千总来当这个巡城兵马司的提督,去应付拜香教妖人作乱,只不过是杨士科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,姑且一试。

反正巡城兵马司别看名头大得要死,但实际上官府除了给几个官身之外,其他也没有什么成本。

试一试也不会让局势变得更坏。

只是从内心深处来说,杨士科对于这个来历不明的韩千总,对于这个巡城兵马司,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,不能也不敢抱有太大的期待。

结果今天一大早,韩千总就带来了拜香教中重要头目被抓的消息,让杨士科在兵宪李之纲面前大大的露脸,同时也对韩千总的能力充满了信心。

张维桢这个时候凑上来说道:“两位大人,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。”

他之前称呼韩复为韩千总,其实是带着点淡淡戏谑的客气称呼,而此时韩复成了巡城兵马司提督,是地地道道的大顺官军了,张维桢也是毫无半点心里障碍的,丝滑改口。

听张师爷这么说,韩复立马接话道:“杨大人和张先生勤于王事,奔走辛苦,下官做东,请杨大人和张先生到这个……眠月楼小酌。”

他也是毫无心里障碍的,将自称从在下,丝滑改口成了下官。

张维桢笑眯眯的捋了捋山羊胡,对于韩千总升官之后,还保持对自己的尊重,感到非常满意。

他望了望杨士科,示意由对方来决定。

杨士科摆了摆手,指着学前街和大北门街路口的一栋三层酒楼说道:“眠月楼就不去了,到青云楼吃点便饭吧,本官还有事情要交代。”

县令大人发话,韩复自然遵从,他略略往后让了半步,让杨士科走在了前头。

等到杨士科当仁不让之后,韩复又请张维桢先走,张维桢哪里敢如此“僭越”?连忙推辞。

两人互相推让了一番,最终把臂同行。

张维桢笑得脸上的褶子都荡漾了开来。

……

很快,一行人还是来到了前天那个雅间,各自坐定之后,杨士科又道:“兵宪大人特意交代,我襄京的巡城兵马司,虽是仿照前明京师的五城兵马司设置,但毕竟有所不同。前明京师的五城兵马司,乃是东南西北中五个兵马司的统称,每司各设正六品指挥一人,由巡城御史提督其事,并不隶属于兵部。而我襄京兵马司,则无此叠床架屋之繁冗……”

根据杨士科的介绍,韩复大致上搞明白了,李之纲、杨士科这几位大人,在巡城兵马司设置上的思路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