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葬明1644 > 第262章 明月(第1页)

第262章 明月(第1页)

两人往水潭那边走了数十步,与营帐这边拉开了距离。

“武当山左近的宫观、村寨听闻大人要到玉虚宫,尤其是听闻大人要,要迎娶玄虔真人家小姐之事,群议汹汹,反应甚为激烈。”

“哦?都有什么反应?”

韩复与玉虚宫有接触的事情,在武当山上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。

玉虚宫的大弟子石玄清,不仅在韩复身边当侍从官,春节后还带着韩复馈赠的礼品回来了一趟,当时襄樊营刚打完仗,俘获了高斗枢和王光恩,已是成为了襄之主,石玄清那次回来,当真是轰轰烈烈,山上山下七十二宫观

的人全都惊动了。

本来嘛,鄂西一带换了主人,玉虚宫这边有个人在韩大帅身边做亲信,大家多了这层关系,就有了与韩大师沟通的管道,其实算是好事。

但后来玉虚宫的玄虔真人要与韩大帅结亲,并且结亲之后,韩大帅要将武当山的粮食、土地和香税都收走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
这一下,太和山上彻底炸锅,其他宫观立马就不干了。

即便是玉虚宫内部,也有许多反对的声音。

等到传言成真,韩大帅真的要来玉虚宫提亲了,抗议的大潮自然一浪接一浪。

太和山是明朝的皇家宫观,有明一代地位超然,又有太宗文皇帝朱棣亲自赐予的“太岳”封号,位列五岳之上。

在明朝,太岳太和山在地理上处于郧阳府均州境内,但不管是均州还是郧阳府,哪怕是湖广的三司,也管不到太和山这群道士的半根毛。

人家是中央直辖的。

在太和山周围,各个宫观都有自己的香田、香户,这些田土的产出,理论上不需要向任何人缴纳,完全归各个宫观所有。

每年产生的大量香税,虽然要缴到北京去,但天高皇帝远,实缴的部分远远低于应缴的数额。

除此之外,还有历代皇帝赐予的金银、法器、珠宝,还有周边信众们的赠予奉献,使得武当山逐渐成为鄂西最大的地主。

在这种持续了两百多年的超然世外的特殊地位熏陶下,山上的这些道士们,没点优越感那都是不可能的。

他们这些人,自认是方外玄门,是神权在人间的代表,像是高斗枢那样的朝廷命臣兼高级知识分子人家都爱答不理的,更不要说韩复这种暴发户一般的军头了。

出于形势所迫,大家维持表面上的和谐,那没问题,但你韩再兴不仅要扶持玄真人骑在大家头上做教首,还要掘太和山的命根子,将香税和庙产全都拿走,这是谁也不能答应的条件。

韩复自打盯上武当山开始,就预见到了会有反对的浪潮,对此并不奇怪。

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。

“大人,太和山上号称有九宫九观七十二殿,实际卑职派人打探,规模较大的有山下的玉虚宫,这是太和山最大的一处宫观,香税、庙产最多,也是提督老公的驻地。除此之外,当属中峰的紫霄宫,山麓的南岩宫,太子坡的

复真观,山北的遇真宫,还有主峰山顶的太和宫这几处。其中太和宫原是太岳太和山的主殿,道长冲一道人最为德高望重,但太和宫孤悬顶峰,实则空有尊崇,规模不如玉虚、紫霄和南岩各宫观。”

紧接着,韩文又介绍起各宫观的负责人。

玉虚宫自不必说,道长是玄真人,他同时还是朝廷封的提点,地位比较尊贵。

紫霄宫的道长叫灵素道人,南岩宫的叫天道长,复真观的叫明镜道人,遇真宫的叫常静师姑,太和宫金殿里的那个叫冲一道人,说是已经有八九十岁了,很有仙风道骨,得道真人的气度。

除此之外,武当山在山上山下乃至均州城内,都多有产业,有许多商行,这些人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利益团体。

韩文主管对外情报工作,相关情况掌握得非常详细扎实。

这些东西,清蘅子也对韩复说过,这时两相对证,让他对山中的情况,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。

“他们都有什么诉求?”

“回伯爷的话,山上各宫观的诉求也不尽相同,按照大人所说的法子划分,玉虚宫是咱们自己人,自然是合作派;紫霄宫是太和山举行大型斋醮科仪的所在,乃是道统的象征,太和宫位居主峰绝顶之上,是道门之首,这两座

宫观自然是保守派;另外还有一个是激进派。。。。。。”

“哦?”韩复挑了挑眉头,饶有兴致道:“还有激进派?”

“自是有的,便是那南岩宫。”韩文介绍道:“相传此处是真武大帝得道飞升之地,据说张三丰也曾在此修习武艺,是武当剑术与内家法门的发轫之地,自来便有练武的习气。。。。。。”

不等小韩局长说完,韩复就把他话给打断了:“嘶,还真有武当派啊?这个南岩宫里,难不成都是武林高手?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