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裴家有女捕(探案) > 110120(第2页)

110120(第2页)

彭宣挑眉:“鬼还吃贡品吗?”

“谁知道呢,我又不是鬼。”万大嫂撇撇嘴,“有人猜是辜姐姐的儿子回来了。可辜姐姐在废墟上找了好几天,也没见着人影。要真是她儿子,怎么不出来见娘亲呢?”

所以他们认为,还是鬼的可能性比较大。后来还真的没有再听见鬼哭,不知是不是大师做法起作用了,但有些人还是怕,陆续搬走。

接连问了七八个人,有些方面大家说的不尽相同,但火很难浇灭这一点很多人都提到了,当年参与救火的人不少,对这件诡异的事情很有印象。

至于鬼哭和贡品失窃的事,有人不知情,也有人猜测是过路乞丐所为。

彭宣在街上买了几个烧饼,边啃边道:“办了这么多年的案子,还没听说过水不能灭火的,除非用了火油……”

火油二字一出,温远脸色骤变,转身就走。

“喂!去哪儿?烧饼还吃不吃?”彭宣举着油纸包嚷嚷,“我可全吃了啊!”

温远头也不回,直到在一座宅院前停步。

彭宣抬头看着匾额:“你来这儿做什么,事情都过去十年了,难道还想在这儿找到些线索不成?”

温远打开花溪小筑的锁,钥匙是早前问段展源拿的,本是想来看看邹同逊的死亡现场。

“即便过去十年,也未必没有蛛丝马迹。”

“难道你还想找到几根沾了火油的木头吗?”彭宣嗤笑一声,却还是跟了进去。

——

洛州,龚家。

霍元晦眸光如炬,沉声问道:“既然令婿身世不明,当年又是如何与令爱完婚的?”

龚老太太神色一滞,目光游移地扫过一旁洛州的裘捕头,终是长叹一声:“那时……那时的县太爷是个见钱眼开的,我们使了些银钱,给庐生做了个新户籍,随了我们龚家的姓。”

裘捕头顿时面红耳赤,慌忙解释:“那可不是现在的县令大人!那个贪官三年前就被革职流放了!”

霍元晦也没打算计较这些,那会儿正值先帝垂暮之时,继承人的位置空悬,几位爷只管着敛财与往各地塞自己人,什么地方都乱。

直到新帝登基,以雷霆手段整肃朝纲,派镜衣司彻查贪腐,这才渐渐拨乱反正。

裴霜语气锐利:“在不知根底的情况下贸然结亲,就不怕他家中早有妻室?”

这点龚家二老自然是想到过的,可无奈龚善静那会儿已经情根深种,庐生也再三保证他应该是没有妻儿的。

裴霜:“没有记忆的人,如何能作此保证?”

“当时……当时庐生年纪尚轻,想来应当未曾婚配。”龚老太太声音发紧,“他在我们家住了大半年,我们四处帮他寻亲,却杳无音讯。这才想着……或许真是个无亲无故的……”

说到此处,老太太自己也显出几分愧色。如今想来确实草率,可当年两个年轻人如胶似漆,庐生又是个难得的好女婿,他们做父母的,又如何忍心拆散?

裘捕头见状连忙帮腔:“这事下官还记得。当年龚家确实没少张贴寻人告示。”

婚后七八年间,二人鹣鲽情深。起初庐生还时常惦记着寻回身世,可年复一年,希望渐渐消磨。到后来,他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:要么家中已无人,要么……根本无人寻他。

无论哪一种,他都没有再找下去的必要。何况他现在有妻有子,尽享天伦,又何必执着缥缈的身世呢,于是就撤了启示。

裴霜眸光一凝:“既然如此,令爱为何要带着儿女远赴通州寻夫?难道后来他恢复了记忆?”

龚老太太解释道:“庐生天资聪颖,是个读书的好料子。阿静不忍他埋没才华,特意请了名师教导。几年后他进京赶考,竟高中进士。”老太太眼中泛起追忆之色,“后来他来信说,在盛京遇见一位神医,助他恢复了记忆,这才想起家乡在通州。他让阿静带着孩子们去通州认亲……”

霍元晦插话问:“既然恢复了记忆,老夫人为何仍不知其真实身份?信中难道没有言明是通州哪户人家?”

龚老太太摇头:“不知为何,庐生并未在信中言明。我们想着早晚会知道,也就没有深究。”

毕竟女儿都已经去了通州,待见过家人后,身份自然明了。

谁曾想,这一去竟是永诀。

“哎,那场大火,毁了两家人。”龚老太太叹气,“那位旅店店主的女儿还来见过我,也不知她的儿子找到没有,若是还活着,也该有十七八岁了吧。”说着又伤心起来,“我的孙儿们假如还在,也是这个年纪……”

裴霜倾身问:“辜映娘曾来找过您?什么时候?”

“她来找过我两次,当年火灾案后约莫一个月,还有一次,是在半个月前。”老太太想起她憔悴的容颜,就有些心疼。

“半个月前?”裴霜狐疑,“她忽然上门?”

火灾案发生后来见老太太是属于受害者家属之间的报团取暖,但半个月前,为什么会在十年后又来见当初的人?是有什么发生了改变吗?

“是啊。映娘来的时候,我都已经认不出她了。聊了几句才知道她是谁。”老太太絮絮叨叨说着,“映娘说她找儿子找了这么多年,身心俱疲,想找人聊天也不知道该找谁,于是就来找了我。我与她聊了很多很多。她临走之前,我们还一起去了阿静他们坟前祭拜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