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啊,这些日子宝华楼一直不开张,对面的胜华楼却火爆得不行,缺人就专门从宝华楼挖人。三个徒弟都还在,可下面的小学徒就不好说了,那些端盘子的、勤杂工就更不用说了,陆陆续续有人来辞工,去胜华楼上班。现在宝华楼的人只剩下三分之二,其中还有好几个在观望。
等会儿请大家好好吃一顿,准备迎接接下来忙碌的日子。
岳宝华把剩下的活安排给三个徒弟,说:“我去口岸接宁宁了。”
“师傅,事情不多,我也跟您一起去吧!”阿松实在太想早点见到能做脆皮糯米鸡的小姑娘了。
“那行,我们走吧!”
师徒俩一起走出宝华楼,胜华楼也准备开市了,丁胜强不在,不过街坊邻居在边上议论纷纷。见岳宝华出来,有人问了一句:“华叔,去哪儿啊?”
“接孩子去,孩子中午到口岸。”岳宝华兴冲冲地说。
刚才丁胜强的那些话,把街坊邻居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,他们都想看看岳宝华的这个孙女到底什么样。
阿松跟来了,自然由他开车。岳宝华哼着粤剧,心里美滋滋的,一个多小时的车程,平时没什么看头的厂房、荒地,此刻在他眼里都成了风景。
车子停好后,岳宝华和阿松一起去过关处等岳宁。他们来得还早,两人在边上抽烟,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人过关。大陆人和港城人,别说穿衣打扮了,就是气质都一眼能分辨清楚。
看到一个穿着花里胡哨、浓妆艳抹,但气质很土的姑娘走过来,阿松不禁问:“师傅,宁宁长什么样?”
“很漂亮的一个小姑娘,瘦高个,特别有气质,不输给咱们港城的那些女明星,跟那个周明灵有点像。”岳宝华说道。
这下阿松又怀疑师傅是不是有点夸张了。周明灵是谁?是五年前获得港姐最上镜小姐的那位,以高挑漂亮、英姿飒爽著称,去年在一部电视剧里演一个女警爆火。真有那么漂亮?可能吗?
这时又有一波人过来了,阿松见岳宝华在仔细辨认。
阿松反正不认识,师傅找他的孙女。他看到了一个戴着墨镜的靓女,靓女个头比他还高,肤色不像港城的女明星那样特别白皙。阿松在酒楼做了这么久,见多了那些出去留学的公子小姐,学了洋鬼子那一套,喜欢美黑,把皮肤晒成小麦色,说是健康美。当然这个靓女的肤色没那么深,是浅浅的蜜色,这样的肤色反而别有一番韵味。
她穿着也很别致,上身是金黄色斜襟宽松短袖,下身是一条黑色裤子。这衣服设计很独特,质感很好,应该是丝绸的吧?这是港城的哪家大小姐?这个美女摘下了眼镜,哇哦!一双眼睛漂亮极了。
等等,靓女怎么朝他们这边走来了。师傅怎么迎上去了?
岳宁拉着行李箱走到岳宝华面前,笑得很开心:“爷爷!”
岳宝华看着孙女,都有点不敢认了。皮肤比以前白了好多,脸上和身上肉更多了,显得更加健康匀称。知道她会打扮,可没想到她这么会打扮。这件衣服明明用的是老式的龟裂纹香云纱,做的还是斜襟款式,而且还是一般人很难驾驭的金黄色,怎么到了她身上,就穿出了随性和大气呢。
岳宁转了个圈圈给岳宝华看:“怎么样,怎么样?周爷爷把我养得还不错吧?”
“养得好,养得真好。”岳宝华笑得合不拢嘴。
爷爷光顾着看她,也不介绍。岳宁只能自己开口:“让我猜猜,这应该是阿松叔吧?”
被她点到名,阿松连忙应道:“是,是,我是阿松。”
“叔叔好。”岳宁笑着说。
阿松接过岳宁的行李箱。岳宁挽住爷爷的胳膊:“爷爷,我们走吧。”
一边走,她一边跟爷爷邀功:“爷爷,这些天我可乖了,努力吃饭,也听您的话努力花钱。我不是跟您打电话说友谊商店的丝绸料子又好又便宜吗?我就买了好几块……”
岳宁也是闲来无事,手里有岳宝华给的外汇,就去逛只能用外汇券的友谊商店。里面果然有很多市面上看不到的舶来品,不过这些商品都很贵,上辈子熟悉的品牌也有,一件T恤换算下来大几百,一袋好时巧克力几十块。
直到她看到国产的瓷器、丝绸,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上辈子喜欢穿新中式服装的她,看到这些花纹传统、织法精细、用料实在的丝绸面料,做一身衣服的料子还没一袋巧克力贵,那还忍得了?一连买了十几块料子。
面料买好了,她就不想穿棉布衬衫了。但自己裁剪、手工缝制太费功夫。她知道这个年代还没有个体裁缝铺,就问福运楼后厨的兄弟们,谁认识老裁缝?没想到阿邦叔的爸妈就是他们街道裁缝铺的一对老裁缝夫妻,而且还是会做旗袍、西装的老师傅。
老师傅给她做简洁款的新中式服装,那就是小菜一碟。
她终于重新穿上了自己风格的衣服,这种感觉谁能懂?她忍不住给爷爷献宝:“爷爷,我也给您买了一模一样的料子,到时候我们穿亲子装。”
想着自己一个老头子跟孙女穿一样的衣服,岳宝华想拒绝,可心里又有点期待。最终他说:“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