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海阁

文海阁>那年花开1981 > 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野的蝴蝶翅膀(第1页)

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野的蝴蝶翅膀(第1页)

李野被傅依若和李娟带着去吃大餐,结果到了地方抬头一看??蓝州拉面。

李野顿时气笑了:“你们两个真是抠门到家了,我好歹也是一分钟无数万上下的人,你们就请我吃拉面?”

李娟自顾自的往里走,一边。。。

董善回到办公室,雨水顺着发梢滴落在地毯上,洇出一圈圈深色痕迹。他脱下湿透的外套挂在椅背,点燃第二支烟时,手指终于不再颤抖。窗外雨声如潮,敲打着玻璃,也敲打着他的心神。李野走了,却把一场风暴留在了身后。

他拉开抽屉,取出那份尚未公开的《京南集团深化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》原件,翻到第一页,目光落在“管理层持股计划”那一栏。他曾以为这是自己最锋利的刀,如今看来,不过是别人棋局中的一枚摆设。李野早已跳出了企业争权的小格局,直指政策源头??谁制定规则,谁才真正掌握命运。

可董善不是没有退路的人。

他拨通电话,声音沉稳:“文乐渝,今晚能见一面吗?我在老地方等你。”

两小时后,城东一家不起眼的茶馆包间里,水汽氤氲。文乐渝推门进来,抖了抖伞上的雨珠,坐下便问:“出什么事了?”

“李野辞职了。”董善将一杯热茶推过去,“而且,他进了国家体改委的青年培训班。”

文乐渝眉头一皱,随即冷笑:“这小子……野心不小。”

“不止是野心。”董善低声道,“他是要从顶层设计上,把京南变成他理念的试验田。一旦他在中央站稳脚跟,未来的改制方案,很可能就是按他的模板来推。”

“那你呢?”文乐渝盯着他,“你的报告已经送到市领导案头,筹备组马上要成立。你现在退一步,还能保住位置;进一步,或许能当组长。”

“我不想只当个组长。”董善缓缓道,“我要让京南的改革,按照我的节奏走。”

文乐渝沉默片刻,忽然笑了:“你还记得咱们大学时候的事吗?你写论文,非要自己跑工厂三个月收集数据,我说你傻,你说‘没踩过泥地的人,讲不清庄稼怎么长’。现在你还信这个?”

“比以前更信。”董善点头,“李野可以飞得高,但他忘了,再高的政策,落地还得靠人。而这个人,必须懂工厂、懂工人、懂机器轰鸣的声音。”

他顿了顿,压低声音:“所以我决定,不光要争筹备组的位置,还要把‘春风小组’转正,公开招募技术人员参与改革设计。我要让所有人知道,这不是某个领导拍脑袋的决定,而是基于实际的数据和测算。”

文乐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:“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?你会触动很多人利益??那些只想挂名捞好处的干部,那些等着承包捞一笔就走的投机者。”

“那就让他们跳出来。”董善冷笑,“我正愁找不到靶子。”

几天后,市经委正式宣布成立“京南集团改制筹备工作组”,成员名单公布:组长由市经委副主任兼任,副组长两名,其一为董善,另一竟是原财务科科长周志明??此人平日低调,毫无存在感,却被突然提拔,令人意外。

董善一眼就看出端倪。周志明虽不出彩,却是薛部远亲的女婿,这一任命,显然是平衡之术。既不让李野派系完全得势,也不让董善独揽大权。

但他不在乎。

第一次筹备会召开当天,董善带着整整三箱资料进场:近三年生产成本曲线图、职工薪酬结构分析表、设备折旧与维修频率统计、甚至还有对周边十家同类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对比。他用整整四十分钟,逐项讲解京南的真实家底,最后抛出一句话:

“如果我们现在不做实质性改革,三年内,亏损面将扩大至68%,裁员人数不低于两千人。”

会议室一片寂静。

有人皱眉,有人低头记录,更多人则是震惊。他们听惯了“形势总体向好”“困难只是暂时”的套话,何曾见过如此赤裸的数据剖解?

散会后,那位市经委副主任特意留下董善,语气认真:“小董啊,你这些东西……哪来的?”

“一线跑出来的。”董善答得干脆,“每个数字背后,都有工人流过的汗。”

对方点点头,拍拍他肩膀:“好好干。上面需要你这样肯做事的人。”

与此同时,董善开始悄然布局。他以“技术咨询”名义,邀请五位退休老工程师重返岗位,组成“改革顾问团”,名义上提供专业意见,实则为他在技术路线话语权上筑起一道屏障。他又通过文乐渝的关系,联系了几家高校经济系教授,请他们为职工代表举办“国企改革基础知识讲座”,提前统一思想,避免未来推行股权激励时遭遇误解与抵制。

更重要的是,他启动了一项名为“百人问卷”的内部调研。

三百份匿名调查表悄悄下发至各车间班组,内容涵盖:对当前管理方式的满意度、是否支持管理层持股、愿不愿意以现金认购企业股份、对未来工资增长预期等敏感问题。他还特别增设了一栏:“如果你是厂长,第一件事做什么?”

一周后,数据汇总完成。结果令他振奋:超过七成一线工人希望改变现状,近半数技术骨干愿意出资入股,而“提高效率、减少浪费”成为最多被提及的改革方向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