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听说了吗?城门转角那儿开了家新店。”
“知道,说是不光卖酒,还卖些新奇糕点呢。”
“听说他们家掌事的是个年轻的妇人呢。”
“哼,女子居然在外抛头露面做生意,真是不知羞耻!”
“不过他们家的酒水确实好喝,不光比镇上原来那几家好,价钱也便宜些。”
“对对对,我邻居还说有什么优惠活动,买的越多越便宜呢!”
……
众人讨论的正是新开张不久的沈家小酿。
这沈家小酿开张不足半月,已经在镇上名气不小了。
刚开始是有些男人看开店的是位年轻的妇人,店里干活的也都是些年纪不大的妇人,抱着些不能说的心思进店逛了逛,可在听完店里卖酒的规矩之后,不光自己买酒,还拉着周围认识的人一起买。
李屠户的小女儿已经许好人家了,下个月过门,只是这婚宴上的酒水还没定。
李屠户岁是个大字不识的粗人,偏偏他女儿生的美貌,许给了村里一户好人家,男方家里田地不少,在扬州府这个气候宜人的地方,每年收成都不错。
李屠户这人好面,不愿让亲家看扁了去,便主动揽下了婚宴上安排酒水的差事。一连看了好几家,什么祥记坊、王记都逛遍了,不是价太高、就是酒太普通,孙记有种酒倒是不错,只是那酒不肯拆卖,实在是太贵。
“唉。”李屠户走在街上,叹了口气。
要是真找不到合适的,他就只能去孙记了,大不了日后再省点,也不能让亲家把他和女儿看低了去。
“大哥,要不要来我们沈家小酿看看?刚开业,买得越多越便宜,喊上亲朋好友一起买还能更划算!”
陆玲站在店门口热情地招呼过往的行人。
“沈家小酿?”李屠户对陆玲口中的“买得越多越便宜”来了兴趣。
陆玲一看有戏,急忙迎上前:“想买酒的话,您不如进店看看,我们有专门的人员替您讲解。”
李屠户晕乎乎地进了店。
这沈家小酿看起来和其他酒肆看起来差别不大,但那柜子上摆着的酒水、盒子看起来倒是样式颇丰。除此以外,便是店里还兼售各式各样的点心,看起来卖相不错。
“大哥,您买酒是自家喝还是请客、送人呢?”
一名年轻女子上前,客气地询问。
李屠户注意到她同外面吆喝的姑娘身上穿着差不多的衣服,只不过衣服上绣着的花看起来更复杂些。
这女子正是刘婉。
李屠户有些拘谨:“请客,有没有适合婚宴上的酒水?”
沈钰盘下店铺后,重新装修又花了不少功夫。这段时间里,刘婉便主动把酒酿摊子收了,帮沈钰天天盯着施工。
沈钰不用操心铺子的改造,便专心提高酒坊的产量,以及思考铺子以后的经营方式。她有意学习现代的各种营销手段,为新开业的沈家小酿筹备了三个活动。
一是鼓励多人同行购酒,开业首月,三人购酒可立享酒资八折;五人及以上购酒可享酒资七五折,并赠送特质的开业纪念酒筹一套。
二是激励老客持续带新,推出“拼一壶”活动,只要为店铺多介绍一个新客且新客首次消费满二百文,引荐人便可记录在册,下次购酒可立减十文并得双色米糕一份。若是能介绍十位新客,引荐人可得一套精品酒器。
三是开业题壁活动,在酒肆内设有留墨壁、提供卷轴,邀请文人墨客题诗,待月底评选出“开业魁首”,酒肆将会在全年每月赠上一壶新酒,同时会将作品装裱悬于正堂。
开业前一周,沈钰就对刘婉、吴娘子、陆玲几人进行了培训,不仅要求她们记牢店里开业的活动,还对仪态也进行了一番教导,又给她们订制了一了几套统一的服饰,现在三个人站在一起一看就十分和谐。
“您要不要看看我们店专为婚宴设计的酒壶与礼盒?”刘婉脸上带着浅笑,只想柜台上摆放的酒壶与木盒。壶呈葫芦形,肚圆口窄,壶身上还刻着连枝竹。而旁边的木盒则是用了朱漆,正面雕刻了并蒂莲、牡丹花与囍字。
“这个好!”李屠户心中一喜。
这酒壶与这木盒一看就喜庆、寓意也好,摆在婚宴上再合适不过了。
只是片刻后,他脸上的喜色一暗。
这般精致的酒水,刨食要花不少银子吧。他一个普通的屠户能买得起吗?